每经记者|石普宁 每经编辑|唐元 春末夏初,城市的热浪已悄然翻涌。采访前,巩强特意发来消息确认:“今天不用穿正装吧?” 这段时间,他几乎是一场接一场的会议和活动连轴转,正装俨然成了“工作制服”。于是,在一个难得“松弛”的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见到了卸下正装、一身清爽打扮的他。 作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创意产业联盟IP文创专委会主任、四川天府新区未来数字产业研究院院长,巩强的新作《数字未来:文化创意与明日商业》于4月正式出版。这本凝结了他多年行业实践与学术思考的著作,试图为身处变革洪流中的文创产业,描绘一幅系统性的图景。 “写这本书,是因为我们都曾在或正在追逐新技术、新概念时感到迷茫,很容易忘了原本要干啥,”他坦诚地说,“我希望能构建一个思考的框架,一个‘靶子’,帮助大家看清数字文创到底是什么,我们安身立命的核心能力在哪,最终怎么去‘想象那些还没发生的事’。” 在巩强看来,“数字文创”既是以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更是一种深刻改变文化生产与消费逻辑的创新机制——它是“名词”,更是“动词”。他认为,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浪潮,文创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的思维,在“内容-技术-运营”的动态平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最终以商业的逻辑实现情怀的落地,“只靠情怀,是扛不住的。” ![]()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