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李蕾 近日,首批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正式上报,这不仅是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引发了投资者和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市场反馈显示,投资者对这种全新收费模式满怀期待,行业内部也围绕其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展开了热烈探讨。 回顾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轨迹,在过去较长时期,固定管理费率模式为基金行业的稳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持续演变以及投资者需求日益多元化,这种传统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暴露。特别是在市场波动剧烈、基金业绩分化显著的背景下,固定管理费率模式的弊端愈发凸显。无论基金业绩表现如何,基金公司均可收取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甚至出现基金亏损但管理费却逆势增长的不合理现象。这导致投资者与基金公司之间的利益绑定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基金公司提升业绩的动力。 从“固定费率为主”到“浮动费率破冰”,看似简单的费率模式调整,实则蕴含着行业生态重塑的深层逻辑,有望成为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难题的重要突破口。此次新模式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核心突破,在于将管理费率与投资者持有时间、业绩表现深度挂钩。以此次某个上报的产品为例,投资者持有不足一年时,维持1.2%的固定费率;满一年后,则依据持有期间基金年化收益率分为三档进行浮动。如此一来,让基金公司的收入与投资者盈亏直接关联,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推出意义重大。其一,它将促使基金公司将工作重心从“扩规模”转向“提业绩”,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这是行业回归“代客理财”本源的关键一步。其二,该模式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以往,投资者往往只能通过基金净值变化判断投资收益,难以直观感受基金公司的管理价值。而浮动管理费率机制的引入,让投资者能够清晰看到基金公司收取的管理费与业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理性地选择投资产品。 当然,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推广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固定费率产品的销售依赖规模提成,而浮动费率产品在市场低迷期,可能因“费率下行预期”遭遇销售层面的阻力。另一方面,创新产品的费率设计较为复杂,基金公司及相关机构需要加强投资者教育与引导,帮助投资者深入理解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特点和优势,以提升投资者对这一新模式的接受度和认可度。 总体而言,浮动管理费率基金的推出,犹如投向湖面的石子,其涟漪效应将倒逼基金公司提升投研能力和业绩表现,引导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理念,进而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