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2025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近期,船舶、能源等领域央企并购重组迎来新进展,新兴领域央企新军加速组建。业内人士认为,在国企改革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央国企有望主导新一轮并购重组浪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风汽车(600006)与长安汽车(000625)两家汽车央企的重组事宜,备受业界瞩目。此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对重组情况进行了公开回应,明确表示重组方案基本已经完成,长安作为重要的角色在参与推进相关工作。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企重整的方式主要是合并,而合并是为了多个目的。“比如有些合并是为了向产业链横向和供应链纵向做业务生态延伸,能够提高企业规模效应和竞争力水平,实现全产业链和规模化生产。有些合并是为了企业脱困,一些夕阳产业、过剩产业,通过合并来实现供给侧改革。”盘和林认为,还有些合并的目的是帮助传统央企摆脱传统业务模式,实现技术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 汽车央企重组意义独特 5月16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对外公布实施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首次建立简易审核程序。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分析,接下来,并购重组重点关注科创龙头、传统板块的产业整合等投资方向。其中,有市值管理提升意愿的央企,会加速推进并购重组。 5月份以来,船舶、能源等领域央企并购重组动作频频,先是中国船舶(600150)(600150.SH)与中国重工(601989)(601989.SH)合并迎来新进展,后有中国稀土表示正配合集团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择机开展并购重组。 央企并购重组的提速,也让业界关注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的合并进展。回溯此前,今年2月,东风股份(601515)(600006.SH)与长安汽车(000625.SZ)公告,双方的间接控股股东兵装集团、东风集团两大央企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随后的3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公开表示,将对包括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在内的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推动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以提升产业集中度。 东风汽车新闻发言人、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吕海涛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此前业界对于公告内容存在一些误解。截至目前,并未有公告明确宣布东风汽车与长安之间的重组。 谈及市值管理,东风汽车方面表示,国资委对央企的市值管理有明确要求,东风汽车会严格遵循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框架,不会采取超出这些范围的途径。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长安汽车对重组的相关传言进行了辟谣,表示“长安汽车已作为二级企业并入东风集团”为不实信息。 “接下来的重组事宜,一切都在等上级单位的指示安排。”长安汽车相关人士表示,正因为重组结果还未公布,所以才要对网络上的不实信息进行及时澄清。 尽管两家汽车央企的重组尚未落地,但业界的讨论却在持续。平安证券认为,目前汽车央企高端智能车发展低于预期,规模效应不明显,未来央企乘用车业务整合概率高,将减少资源重复投入,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强智能新能源车规模效应。 产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业界普遍认为,汽车央企战略性重组不仅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关键策略,也是应对当前行业变革的重要手段。 盘和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长安和东风合并,最大的影响就是提高规模和集中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竞争力水平。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全年销量268.38万辆,同比增长5.1%,创下近7年新高。东风公司全年销售汽车248万辆,同比增长2.5%。若两家汽车集团进行整合,总体销量规模会超过500万辆。 2025年,长安汽车的销量目标为300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00万辆,同比增长36.1%;海外销量100万辆,同比增长86.5%。东风公司2025年的销量目标同样是300万辆,力争挑战32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100万辆,海外出口目标50万辆。 从销量规模上来看,两家汽车央企的重组,将产生体量至少500万辆的“超级汽车集团”。不过,多位业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两家汽车央企直接重组可能性不高,最具可能性的方式是部分板块的合并和资源共享。 此前,苟坪也特别强调,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旨在提高产业集中度,集中研发、制造和市场等优势资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引领智能网联变革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此外,国资委也鼓励支持汽车央企与其他企业深化各种形式的合作,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场占有率。今年3月,三大汽车央企中的中国一汽,与零跑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合作不仅聚焦技术研发、共享整车开发和零部件合作层面,还涉及资本合作,此举也是践行国资委此前的指示。 盘和林告诉记者,尽管方向明确,但东风与长安的重组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挑战,比如企业文化上存在差异,双方员工的路径依赖、发展理念等,都存在冲突的可能,这会导致整合过程的曲折。 加快全球化是必走之路 推进内部整合重组的同时,汽车央企也在加快向外拓展,最典型的做法就是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5月16日,长安在泰国罗勇的工厂正式投产。据悉,这是长安汽车首个海外新能源整车工厂,该工厂涵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年产能10万辆,未来可扩至20万辆。 朱华荣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未来3年,长安汽车将在泰国市场陆续投放12款全新新能源产品。在泰国建设工厂的同时,长安汽车还将在罗勇建立泰国备件仓库,定位全球右舵备件中心,同时在泰国发展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产业。 泰国市场只是长安汽车加速全球产能布局的一个横截面。在朱华荣看来,泰国将成为长安汽车辐射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区的关键市场。 东风公司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今年年初,东风汽车在东南亚举办了品牌发布活动,东风旗下的岚图已进入挪威、丹麦、荷兰、德国、瑞士、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并加快在中亚、中东、中南美等市场的布局。 东风汽车财务部总经理廖显志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2025年,加速向“科技型、全球化”企业转型,是东风公司发展的重要方向。 业内人士分析,汽车央企的重组将以“战略性整合+市场化改革”为核心,聚焦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方向。其中,全球化发展,将成为汽车央企继内部整合后的一条新路径,也是汽车央企改变发展现状的必走之路。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