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千亿房企仅剩4家 政策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码 7月楼市或延续弱复苏走势 在丁冬财经看资讯行情,选丁冬财经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6月底,楼市“半年考”交出成绩单。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今年1—6月,销售总额超千亿房企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百亿房企46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家;拿地投拓方面,TOP100企业拿地总额5065.5亿元,同比增长33.3%。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分析,从市场表现来看,6月份重点城市新房及二手房销售环比均实现增长,但同比仍有所下滑。从市场趋势看,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波动调整过程中,预计下半年城市分化行情仍将延续。同时,“好城市+好房子”具备结构性机会,但市场全面止跌回稳,仍需政策进一步发力。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一些房企也积极表态。龙湖集团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下半年,在保障偿债的安全性前提下,龙湖会择机获取新土地,并根据市场变化确保弹性的供货,持续聚焦高能级城市,做到“优中选优”。 房企战略重心向核心城市转移 千亿房企阵营再度收缩。中指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销售总额(全口径)为18364.1亿元,同比下降11.8%。同时,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剩保利发展、绿城中国、中海地产、华润置地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家。其中,保利发展凭借1452亿元的销售额位居第一,绿城中国(1221亿元)、中海地产(1201.3亿元)紧随其后、华润置地(1103亿元)位列第四。 4家千亿房企外,个别房企销售表现也较为亮眼。湘财证券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金茂、越秀地产、建发房产销售业绩表现优异,这三家公司全口径累计销售金额分别同比增加7%、10.8%以及19.6%。 从政策层面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上半年全国有约170个省市(县)出台政策超340条,政策频次保持较高水平;中央层面也持续落地“稳楼市”政策,主要围绕去库存、扩需求、新模式和化风险等多方面展开。 在政策大力支持之下,部分城市热度颇高。上半年(截至6月25日),北京、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面积同比增长均在4%左右,广州同比增长16%、深圳在低基数下同比增速超30%;杭州、成都在核心区供应力度加大下,上半年同比分别增长6.0%、4.9%。 以上海为例,今年以来,在上海壹号院、金陵华庭、绿城潮鸣东方等热销项目的带动下,上海高端住宅领域呈现供需两旺态势。截至6月22日,上海上半年5000万+豪宅(新房)网签数量达到518套,是去年同期255套的两倍,已超过2024年成交总量的八成。就在6月27日,融创上海壹号院四批次产品正式开盘,短短2小时实现“光盘”,年内累计销售额突破170亿元。 上述重点城市也已成为房企销售的“主阵地”。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上半年,20家代表房企47.8%的销售业绩来源于二线城市,为主要业绩贡献来源,但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一线城市销售业绩贡献率同比增长9.0个百分点至40.0%。例如,1-5月,龙湖集团地产开发业务实现总合同销售金额285.5亿元。5月,龙湖推出的重庆御湖境、北京中关村观萃等项目收获市场认可,实现5月全口径销售额环比提升26%。 拿地方面,今年上半年,房企的战略重心也正在加速向北京、杭州、上海、成都等核心城市转移。据克而瑞统计,上半年全国300城经营性土地成交规模同比下降8%。但得益于优质地块的出让,土拍平均溢价率9.2%,同比增加了4.8个百分点。房企拿地进一步聚焦,上半年TOP20城市出让金占全国比重超65%。 民营房企中,龙湖先后在上海、苏州、重庆等高能级城市获取了4幅地块,成为极少数仍在拿地的全国型民营房企之一;滨江集团则受益于杭州楼市回暖,上半年共计斩获16宗地块,拿地金额位居前十。 此外,从新增货值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以899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绿城中国以831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中国金茂新增货值规模为749亿元,位列第三。 尽管上半年国企、央企依旧主导土地市场,但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房企拿地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地方国企拿地占比下降16%,央企、民企拿地占比分别上升3%、9%,“这说明融资端的改善,传导到了拿地端,民企活力回升,让市场参与主体更加多元”。 城市分化行情仍将持续 基于上半年的市场表现,克而瑞研究中心总经理林波表示,6月整体楼市延续企稳走势,3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规模达1034万平米,上半年累计成交规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7月新房成交绝对量或将延续低位波动,不过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同比降幅仍有进一步收窄的可能。”林波指出。 业内普遍认为,为进一步稳定市场,各地将持续出台、推进各类政策,加强购房支持力度。开源证券分析师齐东认为,2025年上半年销售初步企稳,后续针对房地产的政策仍将保持积极温和,预计将有更多积极的财政及货币政策出台,助力行业稳健发展。 中指研究院方面也分析称,6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多管齐下稳定预期、激活需求、优化供给、化解风险,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楼市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政府或通过加大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力度等举措,推动购房需求释放;同时进一步完善与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购存量商品房的政策,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资金状况。 就在7月2日,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向社会公众就《广州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实施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实施办法,当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率低于75%时启动商转公贷款;当个贷率达到85%及以上时可采取防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实行商转公贷款额度管控、预约申请等措施;当个贷率达到90%及以上时暂停。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告诉记者,住房回归居住属性、一般商品或大宗商品属性后,市场买家以刚需、刚改为主导,这部分需求对价格、购房成本比较敏感。同时,各地推出各种展销会、以旧换新等措施,反映出近期住房政策向普通消费品促销的导向,广州出台“商转公贷款”办法也是属于此一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好房子”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产品力升维的大趋势开始自上而下,席卷整个房地产市场。克而瑞建议,当前房企需把握结构性机会,挖掘不同城市、不同购房群体的结构性需求,以产品创新和升级迭代迎合购房偏好的转变。张波也认为,土地市场修复对新房市场的传导效应,将影响楼市供需与价格,推动行业向“高质量投资、精细化运营”转型。 想炒股,先开户!选丁冬财经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
2 小时前
4 小时前
4 小时前
昨天 22:11
昨天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