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段思瑶 每经编辑|裴健如 “消费级和车规级芯片差别很大,汽车不是快消品……”日前,一条由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出镜的视频,将“消费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差别”这个隐秘的知识点推向了公众视野。 在这条视频中,李凤刚以消费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的安全余量举例称,“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一旦发生问题,后果往往是致命的。消费级芯片的缺陷率允许达到500PPM(即每100万件中允许有500件出现故障),而车规级芯片的缺陷率通常要求低于百万分之一”。 两厢对比之下,消费级芯片“上车”的安全隐患显而易见。那么,到底谁在用消费级芯片,谁又在用车规级芯片?消费级芯片又会导致哪些产品质量问题?记者近期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调查。 消费级芯片安全性不如车规级芯片 “车规级芯片是需要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汽车芯片。与消费级芯片相比,车规级芯片需要面对更为苛刻的应用环境,其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极其严格。”某芯片企业研发人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一般来说,车规级芯片需要通过AEC-Q系列、功能安全标准ISO 26262的认定。其中,AEC-Q系列认证是车规级芯片的基本门槛,虽然不是强制性的认证制度,但目前已成为公认的车规元器件的通用测试标准。ISO 26262标准则是汽车供应链厂商的准入“门票”,为汽车电子电气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与功能安全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提供指导。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