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的“战火”,正从外卖战场蔓延至具身智能。 今日,京东一口气宣布领投三家具身智能企业的最新融资,包括千寻智能的Pre-A+轮、众擎机器人的A1轮,以及逐际动力的战略轮。 出手密集的不止京东。近两个月,美团相继领投它石智航、星海图、自变量机器人等项目。阿里、腾讯也在加速布局:宇树科技6月完成C轮融资,阿里与腾讯为共同领投方。而领投方之一的蚂蚁集团,更已亲自下场,在年初设立具身智能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 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的互联网大厂名单还在不断增加。从投资到自研,大厂们正竞相押注那些可能重塑自身基本盘的前沿技术。 三家具身智能项目是什么来头? 京东投的这三家具身智能项目,都有相当的行业知名度。 其中,众擎机器人今日宣布完成了Pre-A++和A1轮融资,金额规模近10亿元。Pre-A++轮由小鹏汽车作为基石出资人发起设立的星航资本投资。A1轮由京东领投,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达晨财智等跟投。 有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透露,目前众擎机器人估值已经达到了约45亿元的规模。与此同时,该公司下一轮融资也已经在陆续交割过程当中,估值水平有相当比例的增长。 众擎机器人由连续创业者赵同阳成立于2023年10月,截至目前共计完成5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4亿元。众擎机器人专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硬件本体。上述投资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硬件维度而言,众擎机器人可以算得上是仅次于宇树科技的第二梯队企业,“所以对于在市场上寻找具身智能硬件标的的资方来说,在难以拿到宇树科技份额的情况下,众擎机器人还有包括云深处等,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可选标的了。” 据悉,随着两轮融资的集中完成,众擎将在下半年全面加快发展节奏,在产品维度,目前正推进规模化试产与交付进程,将现有的生产交付团队规模和能力提升5倍。 同样在今日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的千寻智能,则刚刚在今年3月完成5.28亿元的Pre-A轮融资,集结了沙特阿美风险投资旗下的P7基金、哈勃投资、珠海国资华发集团以及招商局投资等多家知名资方。此次由京东领投的Pre-A+轮融资,金额规模也达到了约6亿元。其他投资方还包括中网投、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以及复星锐正等。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这家成立不足一年半的创业项目,已经在一级市场吸金近14亿元,颇受资本青睐。 千寻智能由韩峰、高阳联合成立,前者曾作为联合创始人兼CTO,在2015年创建了工业机器人公司珞石机器人;后者则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博士学位,现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助理教授。公司聚焦机器人大脑的研发和应用,于今年6月发布了搭载自研 VLA 模型的全力控人形机器人Moz1。 千寻智能方面表示,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为公司带来了资金与产业资源的双重赋能,将持续加大在VLA模型迭代和机器人硬件性能升级方面的投入,同时推进具身机器人的产业化交付体系建设。 成立于2022年1月的逐际动力,在本轮获得京东的战略领投前,还在2024年7月获得了阿里的领投,是阿里在具身智能领域出手投资的第一家企业。 逐际动力致力于打造人形机器人本体软硬件系统和具身 Agent 开发工具链,创始人张巍曾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终身教授,于2019年回国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担任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教授,并在2022年入局具身智能创业。 逐际动力方面表示,本轮融资将深化逐际动力和京东在零售、物流和服务等领域的协同探索。此外,公司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已完成量产准备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开销售。 “突然”发力具身机器人,京东下的什么棋? 一口气官宣对具身智能领域3家公司融资的领投,京东的布局引发市场关注。 京东方面今日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京东高度重视包括具身智能、大模型在内的技术热点,聚焦供应链场景,推动创新应用,将通过内部技术创新和外部投资等方式来构建技术创新生态。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获悉,京东对内也成立了具身智能相关业务部门,有多个团队沿不同路线探索落地可能性。 一名机器人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京东对具身智能的布局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启动,只是近期通过投资显现了出来。 在投资方面,公开信息显示,今年5月,京东参与了智元机器人的新一轮融资;在更早前的2024年7月,京东向橡鹿科技战略投资了2亿元,该公司是一家生活服务机器人研发商,产品涵盖酒店自助终端、配送服务机器人等品类。 据知情人士透露,京东还将于7月底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宣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与众多机器人企业的合作,包括近期爆火的AI潮玩和AI教育机器人,覆盖了市面上的主流头部消费机器人品牌。 与具身智能的概念有所区别,京东的附身智能是指通过物理实体与环境实时交互的智能系统,实现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一体化。具体而言,通过将京东角色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增加产品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京东已经与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其中包括众擎PM01京东JoyInside机器人。另一家刚开售的AI潮玩也接入了JoyInside能力,在京东独家发售,将于WAIC上宣布。 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对《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京东以附身智能品牌为主打,表明了其在具身智能领域的生态链定位。“只做软件,而硬件留给所有的合作伙伴去做,这样不容易形成与自己客户进行竞争的问题,由生态来做硬件,京东来做核心的软件。” 田丰判断,今年下半年会是AI玩具的市场将快速崛起,传统玩具嵌入了类似的交互智能体之后,就可以成为情感陪伴的助手。显然京东也是看中了其市场发展空间。 从场景应用层面,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也是为其后续在电商物流的智能化铺路。 “京东作为以仓储物流电商为核心的企业,在智能驾驶、仓储机器人搬运等领域,本身就是头部客户,自然去投资或自研相关产品来解决供应链自动化。”田丰称。 当前,机器人正从面向B端的昂贵设备迈入C端的消费级电子市场,而京东作为以消费电子为优势的电商企业,也需要提前布局。数据显示,618期间京东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 “今年618在京东上,可以选择接近30款的不同机器人,价格从4万到50万不等。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可能会下探到万元以下的消费电子市场,从这一角度,京东需要抢占机器人的消费的入口,与头部的机器人企业开展采购和营销的合作。” 互联网大厂竞逐具身智能 除了京东外,美团、蚂蚁、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也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方式包括对外股权投资、自研以及业务合作。 美团可以说是在对外投资上最为活跃的大厂。宇树、银河通用、自变量机器人、星海图以及它石智航等具身智能领域的明星项目,都有来自美团战投或美团龙珠的投资。 在更广泛的机器人赛道,美团更是布局颇多,物流自动化机器人方向的未来机器人、商用清洁机器人方向的高仙机器人、室内配送机器人方向的普渡机器人、腔镜手术机器人方向的康诺思腾等,都是美团的被投项目。 上述聚焦机器人领域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美团在机器人的投资布局上,“投得足够早,看得也足够广,在很早之前有服务机器人火热时,美团就基本上把市面上能扫的项目全扫了,能投的也都基本投了个遍。具身智能这一波,美团基本也是沿着之前的路子在走,即找到行业最头部的标的,先投进去。然后再看有哪些应用可以给到这些项目。” 此前,美团买药与银河通用联合打造了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解决方案。而美团正是银河通用重要的天使投资方。 该投资人士认为,美团对机器人领域的高度关注,底层逻辑是美团本质上是一家人力密集型的企业,“所以王兴对于所有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事都极度敏感。”而京东对机器人领域的关注,背后也有着与美团相似的核心逻辑——用机器人替代人力。 在对具身智能项目的投资上,阿里和腾讯亦有布局,但频率和广度都不算大。腾讯参与了乐聚机器人的早期轮次,以及宇树、智元的后期轮次;阿里方面除了投了上述逐际动力外,还领投了宇树的C轮融资。 蚂蚁集团则不仅对宇树、星海图、灵心巧手等具身智能产业链多个环节的项目展开股权投资,还躬身入局,成立了专门展开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 打造具身智能朋友圈,展开业务方面的合作也是互联网大厂的一种布局方式。比如,腾讯云在今年5月与越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通云上算力和基础设施,推进“云-边-端”一体化协同,以及推动具身智能进入制造、商业、教育等更多行业。 百度智能云也与智元机器人、千寻智能多个头部人形机器人企业展开合作,提供百舸GPU算力平台、千帆大模型平台、云上仿真平台、具身数据采标、语音交互及安全等产品解决方案。另据公开信息,BV百度风投还对智元机器人、星海图等项目进行了股权投资。 具身智能行业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具身机器人尚未完全具备商业落地能力,“在0到1阶段更需要算法、大模型、供应链、制造、成本控制等底层支撑,而包括京东等互联网大厂可以在这些方面为具身智能项目提供赋能。” 而无论采用那种方式进行布局,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多名受访者均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对具身智能保持关注的最根本驱动因素是,“大厂们都希望能持续保持自身的高科技属性,布局任何可能颠覆自己基本盘的先进技术。”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