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外贸变局:湖北挑战安徽、河南?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刘艳美

外贸是反映地区经济状况与开放活力的“晴雨表”。尤其在外部环境充满变数的当下,各地进出口表现备受关注。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上半年31省份进出口数据,中部多个省份增速表现尤为抢眼。

其中,安徽15.2%的增速在全国位居前列,进出口总值保持中部第一的位置;紧随其后的河南上半年进出口增速达到26.2%,与安徽的差距再次缩窄。

皖豫外贸缠斗已经持续近两年,期间“攻守”数次易势。就在盘面胶着之际,湖北悄然上桌,以28.4%的增速,领跑中部。

今年上半年,安徽、河南、湖北进出口总额依次位列全国第九、第十、第十一位,不仅总量接近,增速也呈现出携手共进的良好态势。

不过,不是所有的中部省份都是赢家,在湖北、河南、安徽你追我赶之际,江西增速仅为0.1%,湖南、山西更是分别负增长6.8%、20.8%。

皖豫“纠缠”

今年上半年,安徽外贸进出口总值4585.4亿元,同比增长15.2%,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九、中部第一。河南外贸进出口总值4125.3亿元,同比增长26.2%,规模位列全国第十、中部第二。

考虑到河南外贸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强劲势头,安徽中部外贸第一的宝座,似乎并不稳固。

实际上,几年前河南才是守擂的一方,中部无可争议的外贸“火车头”。

谈到河南外贸,不得不提富士康,这些年来两者深度绑定。富士康在2010年落地郑州,河南在2012年成为中部外贸第一省,并连续十二年稳坐中部头把交椅。然而,随着近年来产能转移风险和市场收缩压力加剧,高度依赖背后潜藏的危机逐步显现。

长期以来,手机出口占据河南出口的“半壁江山”,但从2022年起,手机出口总值开始快速滑落。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河南手机出口总值从2727.2亿元下滑至2406.2亿元,占河南出口总值的比例也从54.3%下滑至45.6%。

这也让安徽看到了赶超的机会。

2023年前11个月,安徽凭借26.2亿元的优势领先河南,进出口总值位列中部第一。到当年末,河南奋力反超安徽,保住了中部外贸龙头地位,尽管领先优势仅55.7亿元。

进入2024年,安徽外贸值几乎每个月都比河南高出100多亿元。2024年全年,安徽进出口以7.4%的增速,完胜河南的4.2%,中部外贸第一省由此易主。

这不仅是座次的变化,更是外贸结构的调整。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过去很多年,河南外贸总量一直很大,但过度依赖富士康代工,产品技术含量并不高。安徽凭借长三角的优势,承接了一些产业与技术转移,产业结构更“新”。

去年,安徽机电产品出口4079.1亿元,增长13.9%,占出口总值的70.4%。其中,汽车出口95.4万辆,出口量全国第一。今年上半年,安徽机电产品出口额再度大幅增长18.5%,占全省出口比重进一步提升至71.9%,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光伏产品、电动汽车“新三样”产品出口371.3亿元,增长67.8%。

但河南不想就此认输。

今年一季度,河南外贸同比增长28%,增速全国第三、中部六省第一,是安徽增速(13.1%)的一倍多。上半年,河南出口机电产品1777.2亿元,增长59.8%。其中,汽车244.1亿元,增长65.7%。“新三样”产品出口141.5亿元,增长152.8%。其中电动汽车出口131.1亿元, 增长275.6%。

秦尊文表示,河南正在经历从“老三样”到“新三样”的产业转型,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到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河南虽然不沿海、不沿江,但在机场、中欧班列等方面可以继续深挖,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湖北狂飙

在河南与安徽的你追我赶之际,湖北也出现在牌桌上。

上半年,湖北进出口规模达到4023.1亿元,同比增长28.4%。湖北与河南的差距缩小至102亿元,全国排名也从去年全年第15位提升至第11位,连超天津、辽宁、广西及重庆。

湖北的狂飙同样与含“新”量正相关。今年1—6月,湖北出口机电产品1484.4亿元,增长26.8%。其中,电脑及其零部件、手机、集成电路分别出口138亿元、130.3亿元、117.1亿元,分别增长19%、11.8%、25.3%。锂离子蓄电池出口66.6亿元,增长108.7%。

“湖北特别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含‘新’量不断提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秘书长刘凯表示。

拓展市场是湖北的“第二张牌”。今年上半年,湖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东盟、欧盟、中东、最不发达国家进出口分别增长32.6%、56.3%、48.2%、45.2%、40%。

作为湖北最大贸易伙伴,东盟跟湖北“打配合”,形成“南果北械”的贸易场景。每天入夜,鄂州花湖机场货运区灯火通明,来自东南亚的货运班机卸下山竹等新鲜水果,随即装上湖北产的汽车配件,掉头返航。

图片来源:鄂州融媒

刘凯认为,东盟新兴经济体对湖北工业制成品、汽车零配件等有较大需求,湖北对东盟的特色消费品、农产品的需求也持续增长 。东盟与湖北的合作,正从商品贸易向技术协同深化,形成“中国技术+东南亚组装”的产业分工模式,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嵌入。

湖北的“第三张牌”是枢纽优势。

秦尊文表示,湖北地理位置优越,但此前枢纽建设和交通配套比较滞后,导致区位优势没有被充分发挥。近年短板被补齐,湖北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势能迅速放大。

不止省会,湖北多个地市也成为“出海口”。如宜昌有港口优势,开通了直达东南亚的中老班列;襄阳有铁路枢纽优势;黄石建设了新港,配套了综保区。特别是鄂州,依托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开通100多条航线连接全球。

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交通方式,正在形成联动和联运。黄石综保区,货物通过货车直达36公里外的鄂州花湖机场,依托机场“7×24小时通关”和“空空中转”16种运输模式,实现货物“隔日达全球”。在武汉阳逻港,中欧班列与长江黄金水道无缝衔接,构建起“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立体联运网络。

就在7月21日,湖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湖北首家本土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其将以花湖国际机场作为主要运营基地,进一步助力“湖北制造”加速走向全球市场。

中部分化

相比湖北、河南、安徽的加速度,湖南、江西和山西则略显失落。

上半年,江西进出口2210.84亿元,同比增长0.1%;湖南进出口2624.84 亿元,同比下降6.8%;山西进出口规模较小,上半年进出口685.1亿元,同比下降20.8%,增速在中部、全国均排名垫底。

其中,湖南出口、进口出现“双降”:今年1—6月,湖南出口1603.06 亿元,同比下降2.4%;进口1021.78亿元,同比下降13.1%。

由于湖南上半年进出口详细数据尚未公布,仅从前5个月表现来看,湖南主要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占比近六成,1—5月出口720.6亿元,同比下降2.2%;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09.0亿元,同比下降8.2%;此外,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14.4亿元,同比下降37.0%。

而在主要进口产品中,大宗商品进口287.0亿元,同比下降9.1%;机电产品进口200.6亿元,同比下降22.9%。

山西进出口负增长则主要受出口拖累。今年上半年,山西机电产品出口224.3亿元,下降42.3%,占全省出口64.3%。其中,手机出口112.2亿元,下降60.5%;太阳能电池出口8.9亿元,下降22.6%。

江西则是因为外贸不确定性导致一些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价格承压。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相关负责人此前解释:今年上半年,金属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3.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价格同比下降3.5%,纺织业价格同比下降2.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0.1%。这些都是江西出口的主打产业。

由此也可以看出,相对湖北、河南、安徽的向“新”,江西出口仍依赖有色金属等传统行业。

在秦尊文看来,江西、湖南也有一些特殊优势,只是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江西同时接壤长三角和大湾区。未来完全可以发挥这一优势,像安徽那样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和技术转移。湖南作为中非合作前沿,拥有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这样的高能级平台,应该继续打好中非合作这张牌。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42375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