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吃得透,还得看微博智搜。 作者|王彬 似乎已经没有哪款 App 能完全避开 AI。 自年初 DeepSeek 带动国内大模型热潮以来,AI 正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席卷整个中国互联网。不只是那些以 Chatbot 为主的 AI 原生应用,社交、购物、音频等传统 App 也陆续接入了大模型能力。随手点开一款 App,AI 往往已是默认配置,就等着你开口提问。 激烈竞争之下,AI 赛道已然是一片红海。但仍有应用脱颖而出,获得爆发式增长。QuestMobile 发布的《2025 全域 AI 应用市场报告》显示,微博智搜月活跃用户环比暴涨 300%,以绝对优势位居移动端 AI 应用飙升榜第一,增幅是第二名的两倍有余。 微博智搜的爆发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它不如喜马拉雅波波、网易有道小 P 在垂类场景中的渗透力,生产力表现也不及腾讯元宝、豆包或即梦 AI 等明星原生应用。即使在 AI 搜索这一垂类赛道,它也尚未建立起百度 AI、头条 AI 那样的用户心智。 微博智搜,到底做对了什么?
AI 时代,赛博吃瓜 网友们对于微博智搜的第一观感,或许就是“吃瓜吃得透”。 可能再也没有哪个社交平台的用户能像微博网友这般热衷于吃瓜。从国家大事到明星八卦,从全球局势到社会百态,微博网友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瓜场,冲在最前线。 看看微博发布的《2024 年微博热搜趋势报告》你就知道了。全年热搜一共爆了 574 次,巴黎奥运会、中东局势、黑神话悟空乃至黄子韬恋情、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等大事小情,只有你没见过的,没有微博网友不关心的。 可在如此密集的信息冲击下,即便是最资深的吃瓜群众,也难免疲于招架。社交媒体时代,热点来得太快、反转太多,网友们常常只看到一个热搜标题,便匆匆划过,虽“知其然”,却难“知其所以然”。还没搞清楚前因后果,话题已然热度散尽,吃瓜也吃得不够尽兴。 但这正是微博智搜的长处所在。不同于传统 AI 搜索引擎,微博智搜除了接入 DeepSeek-R1 等大模型,更重要的是,它深度接入了微博自己的内容生态――那些眼花缭乱的热搜词条,原本就从一条条微博中长出的。 就拿最近又双巧狭巳人寻竦幕谱予盒煲昭罅登槔此蛋伞赡茉僖裁挥心母雒餍欠蚱弈芟窕谱予赫庋蚜登樘赋勺ヂ砹绲摹 7 月 22 日的热搜词条是“徐艺洋都没亲过这么帅的黄子韬”。如果你没跟上剧情,可能一头雾水。词条下面刷屏的是黄子韬早年的舞台视频,网友到底在说什么?和亲没亲又有什么关系? 这时,微博智搜恰到好处地出现了。点开智搜,它先用一句话总结热搜词条的含义,“这是近期网友对黄子韬早期颜值巅峰与两人当下甜蜜关系的趣味调侃”,信息对齐,情绪到位, 堪称最精准的“中对中翻译”。 再往下,智搜按“梗的起源与对比”“网友创作与传播”“二人真实互动”“热梗背后的公众心理”几个维度拆解背景,一步步带你补全黄子韬与徐艺洋恋情的“瓜学图谱”。一条智搜的分析,你就能从头到尾了解到热梗的前世今生。 微博智搜总结黄子韬热搜 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相当于朋友们还处在看着黄子韬短视频傻乐的阶段,你已经能从黄子韬徐艺洋的恋爱时间线,到为什么黄子韬总是热搜体质,甚至还能顺带讨论下用户参与感和反转叙事在短视频时代的流行机制。吃个瓜还能顺便精通一门传播学,绝对让你在八卦聊天中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热点事件就更不用说了,大模型加持下的智搜能带来一种更全景式的视角。比如,最近中产群体又被山姆整破防了――说实话,谁也搞不清中产到底为什么总在破防。热搜词条写的是“在山姆发现一盒好丽友被拒绝结账”,字面信息极少,前因后果完全不明。到底是好丽友怎么了?为什么结账就成了问题?中产又为何如此敏感? 智搜的答案很清楚:这起风波起于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山姆超市货架上遗漏的一盒好丽友派。由于此前山姆引发会员争议、紧急下架了部分大众品牌商品,这盒无条码的好丽友才无法结账。而在此背后,是山姆会员对“品牌策略变化”的信任危机。
智搜总结“在山姆发现一盒好丽友被拒绝结账” 智搜不仅梳理了来龙去脉,还顺带补足了山姆近来的处境、会员抵制的原因、网友的不同观点,最后一锤定音:“这场风波始于一块好丽友,却刺破了会员制超市的信任泡沫。” 国际新闻也一样。自从川普重新上台,操作频率堪比短视频切片,国际政治都变成了反转短剧。前一秒说要加税,后一秒就变卦,吃瓜群众压根跟不上他的节奏。 但智搜会帮你接住这一连串反转。从 4 月 2 日美国宣布对华加征 34% 关税,到中方反制、再到 5 月中旬贸易谈判落地新一轮措施,智搜用一条完整时间线呈现事件走向,引用 500 多条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报道,帮你理清楚每一步的脉络与逻辑。 智搜一键还原中美关税事件 AI 时代,赛博吃瓜。虽然市面上 AI 搜索引擎一抓一大把,但一个真正懂热搜、会讲“瓜”的,只此一家。吃瓜吃得透,还得看微博智搜。 信息求证,智搜更精准
热点事件的更新频率已经从按天变为按小时、按分钟。信息快速扩散的同时,算法推送机制也在放大短时间内的误读与虚假内容。 传统媒体曾有时间核实信源、澄清事实。但在流量驱动的短视频时代,媒体自身也可能成为错误信息传播的加速器。以 2024 年“猫一杯秦朗丢作业”事件为例,多家主流媒体早期纷纷跟进报道,事后却被证实缺乏基本核实。 微博试图通过智搜提升信息分发的准确性。在最近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博 COO、丁冬移动 CEO 王巍表示,大模型具备对多模态内容和超长上下文的理解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内容识别与审核的效率。 他认为,可以借助大模型对模糊隐晦,低频长尾等风险内容进行自动识别,使内容审核从原来的 “人工巡查” 转向 “AI 识别 + 审核专家研判” 模式,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发现和阻断有害信息的传播。 前段时间,“仅退款占比超八成为男性”一词条在网络上引发性别议题争议。微博智搜精准指出,该热搜话题存在数据误读,相关词条词条引用的数据来源本意指投诉平台的男性商家负责人比例,却被曲解为仅退款者性别。 另一个例子是“3 成人存款超 50 万”的话题。此前,某媒体在一份针对 90 后、95 后及 00 后的存钱调研报告中指出,三成人的存款已经超过 50 万元,更有 12.3% 的 00 后存款超过 30 万。报道发出后,相关词条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焦虑情绪。 微博智搜分析“3 成人存款超 50 万” 微博智搜通过引述专业财经博主的分析、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指出,该调研样本量不足,结论具有片面性。“类似在清华校门口统计高考分数,无法代表全民真实水平。”智搜总结表示。 分析最后,智搜还呼吁网友理性看待存款数据,“财富的本质是安全感,而非数字竞赛。”它还学会了引用部分网友的精彩发言,“没债、有稳当工作、家人生病不愁钱,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不少公司高管也盛赞智搜分析,认为智搜可以帮助用户更全面地了解事件全貌。此前,小米汽车因一张宣传图片与特斯拉雷同而引发质疑。小米集团公关负责人王化在微博中引用智搜分析指出,该图拍摄于上海一处常见的网红机位,已有多位用户在同一地点拍摄不同品牌车辆。相关照片由网友拍摄后授权官方转发,未涉及付费及商业拍摄环节。“所谓 ‘抄袭’ 系对公共摄影资源的误解,且小米未参与创作环节。”智搜分析指出。 王化在微博中称赞智搜分析 智搜不只存在于热搜词条下,微博最新的更新中已经加入了对单条博文的分析功能。网友只需点击博文或视频播放页右上角的“搜索放大镜”,就可以利用智搜来对博文进行深度解读、信息求证。除此之外,网友还可以在评论区直接 @微博智搜,召唤智搜分析。 比如上周微博上热议的苹果将在明年下半年量产折叠 iPhone 的新闻,点击博文右上角的智搜分析就可一键查证。又或者相关博主称“10:12 PM 是最佳上床时间”,智搜亦提供引用依据与反驳意见,有助于减轻信息误导带来的焦虑情绪。 智搜分析一键查证 事实上,在利用 AI 来辨别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方面,中外平台的路径正逐渐趋同。马斯克在收购推特(现为 X)时,曾多次提及平台充斥“机器人、水军与虚假信息”,并将遏制此类内容作为改革目标之一。他最初尝试通过信用卡绑定实现用户实名,希望以此提高用户发言的责任感,从而减少诈骗、欺凌和虚假信息传播。 在 X 推出 AI 工具 Grok 后,这一策略开始转向技术驱动。如今,用户可在评论区 @Grok,请其对特定推文进行求证或总结。例如,近期 OpenAI CEO 山姆・阿尔特曼关于“AI 是否将取代人类工作”的发言,就有网友召唤 Grok 自动给出解释性分析。 用户可在评论区召唤 Grok 分析总结 相较之下,微博智搜在入口设计与信息可达性上更进一步。除可在评论区直接@外,智搜已嵌入热搜词条、单条博文页和视频播放页等多个使用场景中。对部分存在争议或信息存疑的内容,智搜还会在博文正文下方以附注形式展示。相比之下,Grok 目前主要出现在评论区和社区附注中,尚未深入整合至 X 的搜索系统或主信息流。 接入 AI,也要因地制宜 年初 DeepSeek 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大模型的市场教育之后,当下几乎没有哪个互联网 APP 没有接入 AI。即便各家仍在发力原生 AI 应用,但占市场绝对主力的仍然是插件形态 AI 应用(in-APP AI)。 QuestMobile 发布的 2025 年 5 月 AI 应用行业月度报告显示,插件形态 AI 应用爆发式增长,月活跃用户达 5.8 亿,是原生 AI APP 月活用户的两倍有余。月活跃用户规模 Top 50 应用中,插件形态的 AI 应用份额最高,达 27 个。 这背后是互联网行业普遍的 FOMO(错失恐惧)情绪。但快速接入不等于良好体验。一些产品在接入大模型后并未针对使用场景做优化,反而让搜索等原本高效的环节变得更慢,用户要等待 AI 推理完成,体验反而倒退。也有一些平台尚未建立起核查机制。在接入 AI 功能时,它们没有对内容质量进行足够筛选,AI 在生成结果时直接引用了平台上未经核实的信息,甚至包含明显错误。 微博智搜是当下少见的能将 AI 与平台生态融合得较为自然的产品。它并非简单接入一个大模型完成问答,而是充分调动了微博多年积累的内容资源,打造出新的搜索体验。 微博智搜的分析回答中引用了大量来自于微博平台内的真实发言内容。无论是娱乐热梗还是新闻大事,微博智搜的每条回答均广泛引用平台上的权威媒体、行业专家乃至 KOL 们的发言,多方辨识后才给出回答。 比如前文提及的“在山姆发现一盒好丽友被拒绝结账”的热搜词条,智搜分析显示它共参考了平台上 109 条微博博文,除了新京报、澎拜新闻、九派新闻等主流权威媒体报道外,也吸收了大量用户自发的现场讨论,呈现出更丰富、真实的舆论全貌。 智搜参考引用的主流权威媒体信源 和不少大模型问答中仍然只有文字分析不同,微博智搜的回答融合了短视频、图片等多模态的信息。这些视频与图片多引自平台上主流媒体的报道,点击即可直达信息源头。 AI 搜索引擎们虽然号称能理解自然语言,但本质上仍依赖百科类文本或网页链接作为输入。它们也能回答一些关于热搜的疑问,却难以真正理解前因后果,更无法读懂社交媒体上那些语境跳跃、含义多变的热梗。微博智搜的不同在于,它扎根于微博内容生态,把热搜榜、KOL 发帖、媒体解读乃至正在发酵的评论,统统都作为原生素材。 2024 年微博热搜趋势报告 这正是微博智搜区别于其他 AI 搜索引擎独特的内容优势。微博至今仍然是公众话题讨论的第一平台,主流权威媒体、行业专家、头部 KOL 与普通用户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微博内容生态。未来搜索,得内容者得天下。 尤其在今年的 AI 高考志愿比拼中,更多的 AI 搜索只是利用原有公开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给出的志愿填报指南虽然客观全面,但却有些缺乏实操性。 借助于平台上原有的众多行业大 V 与科创名人,微博智搜则引用了更多过来人的“现身说法”。比如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就在微博上发文,与网友畅聊志愿填报心得。他说,“如果你想成为最顶尖的人才,一定要超脱课本,主动持续练习。”《黑神话悟空》的制作人冯骥也分享了几条自己的切身经验,一要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二要让 AI 变成首选信息获取方式。 微博智搜会引用平台真实用户的见解 这些真实的发言帮助智搜的回答比其他 AI 多了些人味。脱离了内容生态的 AI 搜索引擎会客观分析你的高考分数、志愿前景,但它不会引用冯骥的发言,告诉你不妨再大胆一点,去表白、去恋爱、去拒绝、去坚持兴趣,“年轻的你有后悔的灵药,也有丢脸的特权。” 这或许是为什么微博智搜能在一众 AI 搜索引擎中脱颖而出的原因。AI 搜索引擎很多,但真正懂你的并不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山上。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