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芯片巨头业绩爆雷。 英特尔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亏损高达2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亏损幅度继续扩大。受此影响,英特尔股价在周五美股盘前交易中大幅跳水,一度暴跌超8%。其在德国法兰克福股市的股价也一度暴跌超8%。 有分析称,英特尔还预测第三季度亏损将比预期更严重,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英特尔盈利前景的担忧情绪,这是英特尔盘前股价大幅跳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宣布了大规模裁员与支出削减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第二季度末的水平再削减超过20%,并取消在德国和波兰的建厂项目,放缓俄亥俄州工厂的进度。 巨亏210亿元 北京时间7月24日,美国老牌芯片巨头英特尔披露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其中显示,公司二季度实现营收129亿美元,同比增长0.2%,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8.8亿美元。但公司二季度净利润却亏损高达29.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0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的亏损16.1亿美元,连续第六个季度录得亏损,创下35年来最长连续亏损纪录;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0.1美元,远低于预期的每股收益0.01美元,也低于去年同期每股收益0.02美元。 毛利率方面,英特尔第二季度经调整毛利率仅为29.7%,低于上年同期38.7%,也低于预期的36.6%,距离巅峰时期的60%以上的毛利率更是相去甚远。 财报显示,英特尔的芯片代工业务(Foundry)成为亏损的重灾区。PC计算机收入79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39亿美元,均超预期,部分得益于PC制造商为应对潜在关税而提前备货。然而,芯片代工业务在贡献 44亿美元收入的同时,但录得高达31.7亿美元的经营亏损。 业绩展望方面,英特尔预计第三季度营收126亿美元至136亿美元,其中值低于市场预估126.4亿美元。依照一般公认会计准则(GAAP),第三季毛利率预计为34.1%,每股收益预计亏损0.25美元;依照非公认会计准则(Non-GAAP),第三季毛利率预计为36%,预计每股收益为亏损0美元,而华尔街分析师们此前预计英特尔第三季度每股收益可能达到4—5美分。 英特尔维持全年净资本开支预期在大约80亿—110亿美元不变。 分析指出,英特尔对第三季度的整体营收给出了略高于华尔街普遍预期的预测,但对利润的预期则非常悲观,预计利润率将低于华尔街的预期。令市场对英特尔盈利前景的担忧情绪加重,这也是英特尔盘前股价加速跳水的主要原因。 英特尔首席财务官Zinsner表示,二季度需求好于预期,因为经济大幅放缓或者衰退并未出现;但该公司意识到,一些需求可能源于消费者和企业试图避免关税。 大裁员 面对巨额亏损的窘境,英特尔宣布大规模裁员与支出削减计划。公司已经完成大部分裁员计划,裁员比例达15%,其中管理层的数量精简了约 50%,并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将员工总数从第二季度末的水平再削减超过20%,降至7.5万人。通过裁员,英特尔希望将2025年的非GAAP运营费用降低至170 亿美元。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2024年12月28日,英特尔的员工总数达108900人。意味着,2025年全年,英特尔裁员人数或将超过3万人。 在刚刚过去的6月,英特尔进一步宣布裁撤高达20%的硅制造厂工厂员工;7月中旬,再次在美国主要工厂(加州、俄勒冈、亚利桑那、德州)裁撤5000人。2025年至今,英特尔裁员规模已达约2.4万人。 此外,英特尔还取消了在德国和波兰建设晶圆厂的计划,并将整合其在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测试和组装业务,放缓俄亥俄州工厂的进度。 英特尔CEO陈立武还表示,公司将放缓在俄亥俄州建设尖端芯片工厂的步伐,这取决于市场需求以及能否为该工厂争取到大客户。 他指出:“过去几年,公司投资过多、过快,而需求不足。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工厂布局变得不必要地分散,利用率也不足。” 陈立武在公开信中写道:“所有这些都旨在提高组织效率并改变我们的文化。我们将成为一家更快、更敏捷、更有活力的公司。我们将消除官僚主义,使工程师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专注的方式进行创新。我们将降低成本,以便对未来的增长进行投资。这些是新英特尔的基石——我们在第二季度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回顾此前,陈立武今年3月接替前任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出任英特尔CEO的消息曾一度令投资者兴奋不已,英特尔股价一度大涨。 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情绪逐渐转凉,近期股价涨势明显减弱,同期涨幅远逊于英伟达、AMD等AI芯片巨头。 陈立武在业绩会议上表示,其前任发起的2nm及以下最前沿制程的巨额投资“过度且不明智”。有分析师猜测,这些被削减的项目可能与18A以及14A制程规划密切相关,因为陈立武在业绩会议上透露“只有当客户大量下订单时,才可能计划围绕14A进行产能建设”。 有分析称,陈立武目前的工作重点似乎是在整顿英特尔的财务状况,这项任务包括裁员上万人和大幅削减资本支出,而非市场此前期待的重振英特尔芯片代工版图。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