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打通“最后一公里” 巨头抢滩无人配送千亿级市场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在科技浪潮的驱动下,2025年的无人配送市场热潮奔涌。那些曾属于科幻电影的景象,无须人类驾驶员操控方向盘,在复杂路况中识别并避让障碍物的无人配送车正加速驶入现实。 巨头们相继入场。在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中,京东物流首次发布自研无人轻卡产品“京东物流VAN”,该产品具备最高400公里满载续航能力及L4级别公开道路自动驾驶跑行能力。 不仅京东物流在积极布局,顺丰、中通等快递巨头们早已竞相布局,车辆规模不断攀升。此外,新石器、白犀牛也相继崛起,并获得资本青睐。 招商证券测算显示,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为4680亿元。物流巨头及多家初创公司正加速布局、扩产,竞逐这一千亿元级市场。 谈及2025年无人配送车市场发展迅猛,众多企业加码布局的现象,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汽车行业资深顾问梅松林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道,无人驾驶技术正处在爆发期的前夜,无人驾驶和无人配送两大赛道争先落地。相对而言,无人驾驶在安全性和速度方面的要求远比无人配送更为复杂。无人配送有直接的两大落地场景,即外卖和快递的最后几公里。“近几年,无人机配送大展身手,在众多场景中得到广泛使用,空地无人配送的竞争也促进了无人配送车的加快落地。” 无人配送赛道激战正酣 当“最后一公里”配送陷入人力荒与运力波动的双重困局,无人配送车的批量落地正成为破局的关键钥匙。今年4月,中通快递和新石器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会在无人配送、城市服务等末端配送场景展开全方位合作,将数字化触角延伸至收转运派的各个环节。 记者注意到,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中通快递在无人车领域已经进行了深度布局。2019年10月,中通快递获得“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成为首批获得无人物流车商用牌照的快递企业;2021年,中通快递推出车柜一体社区无人化项目,同时推出自动驾驶轻客;2023年,中通快递携手新石器,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配送领域的规模化落地应用。 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通无人车已在全国多地初步实现规模化应用,可服务距网点15公里范围内的小区,提供快件短驳中转等服务,每台日均派件500—800单。 针对当下无人车投入运营的情况,上述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中通快递全网已有超250个网点约1000辆无人车投入运营,覆盖全国180多个城市,累计行驶里程超1000万公里。 实际上,当快递巨头在无人配送领域加速跑马圈地时,新石器、白犀牛等初创企业也快速卡位。盘古智库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2025年,无人配送赛道进入爆发期的原因不仅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成熟度的显著提升也是一个关键因素。随着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和自动驾驶算法的进步,无人配送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大幅提升。 “政策环境的变化也对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国政府相继出台支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无人配送车提供了合法运营的基础条件。”江瀚进一步告诉记者,“物流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也是促使这一赛道爆发的重要原因。传统物流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和效率瓶颈,而无人配送车通过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成本,成为优化物流结构的有效手段。” 对于今年无人配送赛道的高热度,白犀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在无人配送赛道深耕6年的企业,白犀牛深刻感受到,2025年以来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是技术迭代、市场需求与政策引导等多重积极因素共振的结果,这背后更离不开国家对新兴产业的战略支持。” 以无人配送的市场需求为例,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需求的刚性增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以物流为例,随着快递年业务量持续攀升,末端配送的降本增效需求日益迫切,而无人配送在重复性、高频次场景中能有效优化成本结构。“根据武汉某客户的实际反馈,通过白犀牛无人车的协同配送,单票快递的配送成本可减少0.1元。一年节省至少1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无人配送行业企业的融资规模显著扩大。今年以来,新石器完成10亿元C+轮融资;白犀牛也完成了2亿元的B轮融资。 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称:“资本与产业的协同加速了规模化进程。顺丰、鑫源汽车等产业方的支持,不仅为白犀牛带来资金保障,更实现场景资源与供应链能力的深度整合。” 前景广阔痛点仍存 虽然无人配送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像合规性、路权等问题较为突出。新石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对于无人配送车的路权划分正在逐步探索与完善中,各地政策略有差异,无人配送车的路权主要参照当地政策执行。 “新石器始终将规范经营作为企业的立身之本,所有车辆测试和上路运营行为,均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开展,严格遵循相关要求执行。”上述新石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说道。 “无人配送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安全与合规始终是不可逾越的底线。公众对安全性和上路合法性的关注,体现了行业规范化的必要性,这与国家推动无人配送标准化发展的政策导向高度一致,白犀牛也始终将‘安全第一、合规先行’作为运营的核心准则。”对于安全和合规的行业问题,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白犀牛高度重视运营的合规化和安全性。 针对安全性问题,上述中通快递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通智驾无人车运营管理平台在2024年4月上线运营,成为快递行业首个无人车数字化管理平台,依托中通快递的网络优势和规模优势,让全国各地运营的无人车整体实现实时数字化监测和管理,提高不同路段无人车运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中通智驾无人车运营管理平台以地理信息数据中心为核心基础,辅以路权分配平台、运营监管平台和业务操控平台,已完成建设并推广至中通快递全国各地网点。” 江瀚称,除了合规性和路权等法律问题外,技术上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例如,如何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保证车辆的稳定运行,以及如何提高车辆的自主决策能力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对于技术迭代,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实践,无人车的自动驾驶算法、高可靠性的硬件已能适配复杂城市场景。“白犀牛始终将技术打磨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安全冗余、续航能力、智能调度等方面不断突破,让产品既能满足场景需求,也能适配政策规范。” 谈及未来无人配送车的大规模商用,梅松林告诉记者,无人配送车是一类新的交通主体要素,需要明确这个全新主体要素的责任和权利,定义这个全新的主体要素同已有的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哪些场景可以接受这个新的主体要素,很多规范和标准需要从零开始创建,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好在我们的总体大方向是积极鼓励支持无人配送车的落地,可以在保障基本安全的前提下大胆尝试,积极寻找最适合的落地场景,快速迭代,建立成功样板。” “依托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系,我们也始终持续与物流、零售、本地生活等各领域的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白犀牛已经实现了在快递物流、商超零售、生鲜配送、安防巡逻等9大应用场景的落地。白犀牛注重在满足不同场景基础需求的同时,持续拓展技术应用的边界,让无人配送的价值在丰富的场景中逐步显现。” 对于不同场景的差异化特点,上述白犀牛相关负责人称,在保持核心安全与效率标准的前提下,白犀牛对场景特性进行了精准化的功能优化,既确保服务的稳定性,也让技术应用更贴合实际场景的运行逻辑。“我们通过构建一体化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不同场景下资源的高效协同与统筹调度,这既提升了技术落地的适配效率,也为更多场景的拓展奠定了可复用的基础。” 想炒股,先开户!选丁冬财经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
1 小时前
昨天 22:47
昨天 22:12
昨天 22:10
昨天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