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倍基”涌现,战胜指数的主动基因

来自: 基金网 收藏 邀请
  

随着股市行情回暖,权益基金展现了较好的赚钱效应。对很多投资者来说,主动还是被动,是一道选择题。

  

2021年以来,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引领新潮流,品类不断丰富,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被动基金规模超过了主动权益基金。换言之,过去三年的主流答案是被动投资。

  

如果开启上帝视角,会看到一个极其戏剧化的场景:在ETF大扩张前夕的2020年,是主动权益的超级大年,“炒股不如买基金”成为共识。

  

不过,证券市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共识”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安全幻觉。每一次群体共识的形成,往往却是新周期开启的信号。

  

站在被动投资浪潮汹涌而来的节点,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也在2025年悄然回归。

  

01.新版本开启?

  

2025年,风开始重新吹向主动权益。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数据区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24日

  

截至7月24日,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年内跑赢沪深300接近7个点。上图的这个画风,与过去三年主动权益的逆风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过去三年主动权益经历了一段痛苦的低谷期,Beta与Alpha之间的天平,逐渐偏向Beta。反映在基金规模上,便是一轮Beta主导的指数化浪潮。

  

然而,历史是一个层层嵌套的周期。我们以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930950)代表主动权益基金的整体表现,在指数发布之后的前四年(2017~2021年)里,主动权益每年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中2019年、2020年均大幅跑赢,但在过去三年(2022-2024年)里却连续跑输。

  

有人将Beta与Alpha之间的纠葛,总结为定价与效率之争。当市场alpha竞争特别激烈甚至过于充分时,指数化投资深化带来的beta定价效率收益大于牺牲的alpha定价效率,整体市场定价效率上升。

  

然而,当整个市场的指数化投资资金越来越大,alpha定价资金相对不足时,指数化投资深化带来的定价效率收益边际递减,能高效提供alpha定价的主动管理的需求反而会更旺盛。如下图所示,主动权益赚钱效应的回归也就顺理成章了。

  

  

数据来源:中证指数公司官网数据区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24日

  

这种切换类似于太极图里阴阳双鱼之间的“相生相克”。从市场定价的有效性和公募基金的视角来看,主动管理与被动指数并不是一个对立取代的关系,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动态平衡发展的生态。

  

而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便是不能过于执着单一类型的产品。投资不是一件绝对的、非此即彼的事,主动和被动本质上都是我们投资的工具。通过被动产品,高效、低成本地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贝塔);优选那些真正有行业配置、个股选择能力的基金经理,获得一些超额回报(阿尔法)。

  

事实上,今年以来主动权益的“收成”相当不错。截至7月25日,年内收益超过40%的基金有126只。不要认为这个数据很常见,上一次有上百只主动权益基金半年左右收益超过40%的时候还是 2020年,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主动权益回暖的信号。

  

其中,两大赛道的主动权益基金表现出众:一是医药主题基金,历经多年连续下跌后,医药板块在2025年迎来盈利与估值双击,助推多只医药主题基金“霸榜”;二是重仓北交所的基金,上半年同样表现不俗。

  

02.主动管理的价值

  

在路人甲看来,主动权益最大的价值,是让投资者的选择更为多元。这是一个“沙里淘金”的过程,选中牛基的快乐也远非被动投资所能比拟。

  

而在数千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挑出具备牛基潜力的基金,一个重要的视角是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整体投研能力。因为,相比起出人意料的黑马,在精心培育和锻炼的白马中挑出骏马的概率显然更高。

  

从基金管理人的角度看,广发基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力。上述126只基金中,有多家公司旗下有4只以上产品年内收益率超过40%,其中,广发基金旗下有7只,数量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

  

从近一年的视角来看,广发基金旗下有18只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收益超过50%,更有2只“翻倍基”,分别是广发成长领航一年、广发北交所两年定开。

  

从相对排名来看,有7只产品排在同类前十名,其中既有医药主题基金,也有全市场选股的主动基,还有量化策略基金。

  

图:广发基金旗下近一年收益超过50%的主动权益基金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5.7.25,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表现最突出的是吴远怡管理的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016243),这是一只全市场基金,它没有配置今年最强的两大贝塔(北交所、医药),而是在不同行业(新消费、科技互联网、国防军工等)广泛布局,通过选股优势大幅跑赢市场。

  

据银河证券数据,截至今年7月25日的最近一年,该基金收益率为127.11%,在同类型的1826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2。(注:以下业绩与排名均采用银河证券数据)

  

回顾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的近年操作可以发现,该基金良好的业绩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对港股的前瞻配置,二是对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两大方向的精准把握,三是对个股的深入研究。

  

港股仓位方面,基金定期报告显示,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的港股仓位从2024年二季度末的4.74%提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31.55%,二季度则继续保持较高的港股配置,精准捕捉了港股近年来的上涨行情。

  

而在持仓结构上,他重点配置的是新消费、互联网科技两大方向,也是这一波港股上涨中弹性较大的进攻方向。

  

具体到个股层面,该基金自2024年二季度连续重仓持有泡泡玛特,去年四季度重仓老铺黄金,今年一季度新重仓美图集团,二季度新重仓的昂利康,均是近一年来股票市场上的牛股。

  

图:广发成长领航2025年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

  

  

数据来源:基金2025年二季报,持仓标的仅供举例,不做个股推荐

  

03.成长赛道出彩

  

权益大厂的标配,是拥有一批经验丰富、风格迥异的绩优基金经理。

  

广发基金旗下另一只全市场基金——广发价值领航一年持有A(014317),近一年也表现突出,其累计收益率为95.85%,在1826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11。

  

图:广发价值领航一年持有混合A近一年来净值走势

  

  

该基金由杨冬和唐晓斌管理,均是市场上有名的长跑型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广发多因子(002943),在2018~2024年间连续七年跑赢沪深300指数、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中证800指数,市场上仅有两只基金能做到这一成绩。

  

翻看广发价值领航的定期报告可以发现,杨冬和唐晓斌对于行业的配置非常灵活,持仓中既有非银金融、化工等相对传统的周期板块,又有生物医药、科技互联网等成长股。或许正是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派,让这只基金在过去几年剧烈的风格切换中,仍稳坐钓鱼台。

  

而在偏成长风格的基金中,陈韫中管理的广发成长启航A(018835)以近一年99.73%的收益率,在同类1826只偏股型基金中排名第9。

  

图:广发成长启航A近一年来净值走势

  

  

定期报告显示,基金经理陈韫中擅长结合市场环境动态调整仓位和行业配置。去年二季度期间,基金以较低的股票仓位平稳度过了建仓期;去年9月末,随着政策利好落地,基金大幅抬高股票仓位至9成,主要增配了港股互联网及A股科技成长标的,涵盖了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以及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算力、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向。

  

在今年“走红”的医药赛道中,吴兴武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A(014114)、广发创新医疗两年持有A(010731)表现出色,近一年收益率为分别为79.23%、74.4%,在医药医疗健康行业偏股型基金中分别排名第9/83位、第10/83位。

  

此外,在特定策略领域,广发基金旗下也有表现亮眼产品。例如,李育鑫、易威管理的广发量化多因子(005225)近一年收益率为79.71%,在477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名第8。

  

最后,路人甲认为,相比被动投资,主动权益更具生态多样性。从海外的经验来看,主动权益的市场份额长期呈现出集中趋势,在多元投资能力上保持领先的基金管理人及旗下产品更值得关注。

  

(文章来源:过客财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权益投资王者归来 近一年54只基金收益率超100%发布时间:2025-07-28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