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国家如何避免AI边缘化,国际大咖共商“以人为本的AI” ...

来自: 和讯财经 收藏 邀请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由于数字化语料稀缺,全球主流大模型对低资源语言的支持严重不足,小语种国家面临AI边缘化风险。

7月28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大讯飞高级别高水平多语言基座大模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技术科学学院主任Vlado Deli?指出,塞尔维亚语在通用模型中token占比不足0.1%。

“语言模型不能只服务大语种,每种语言都应拥有体现其文化身份的大模型。”Vlado Deli?表示,尤其是为避免在医疗、法律等关键领域出现误译风险,必须构建符合本国语言特点和文化语境的国家级大模型。

在全球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研讨会汇聚了约30位国际专家共议AI技术普惠发展新路径,探索构建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AI治理体系,以技术创新助力“全球南方”国家跨越数字鸿沟。

英国萨里大学“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宋一强调,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人类价值、赋能每一个个体,这要求AI必须要围绕人的体验、创造力与福祉设计,同时也必须是可接触、可控制、对所有人都有益,而不是只属于少数人。

他以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能实时翻译任何语言的神奇生物“巴别鱼”为例指出,多语言AI正在打破人们之间的语言隔阂。

以色列人类语言技术协会(IAHLT)创始人兼董事Avner Algom分享了希伯来语AI技术发展经验。“希伯来语虽是世界上少数被成功复兴为现代口语的古老语言,但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仍属低资源语言。”Avner Algom表示,IAHLT基于开源模型,已训练出双语大模型(希伯来语+英语),并部署于教育、客服、医疗等场景。通过财政激励机制,联合产业界解决数据获取合法性、训练成本和落地门槛问题。

科大讯飞研究院院长刘聪在研讨会上介绍,他们最新升级的星火大模型X1已经可以支持130+语种,在翻译、推理、文本生成、数学等核心能力上已能对标国际一流大模型。“我们希望未来携手全球伙伴共建开放平台,共同打造更加包容、更加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生态,让每种语言都能拥有反映其文化身份的大语言模型。”

责编:刘安琪 | 审校:张翼鹏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