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红枣已成为我国新疆南部地区(简称南疆地区)重要的特色经济作物,是当地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和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受天气、田管、种植结构等因素影响,南疆地区红枣年产量增减幅度不断缩小。 那么,经历过2024年少见的大丰产之后,南疆地区新季红枣产量会不会出现“小年”现象?当前红枣市场形势又是怎样的? 为准确把握新季红枣市场的生产形势,期货日报记者于7月20日至26日对新疆阿克苏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喀什市等地的枣园进行了实地走访,并与其他红枣主产区的收购商贩、加工厂及大中型仓储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枣农管理精细,红枣品质提升 调研中,部分枣农告诉记者,每年6月至7月是枣树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产区天气变化及枣园管理水平直接决定枣树的最终产量。今年6月中旬,阿拉尔市等地出现较强沙尘暴天气,细微的沙尘易黏附在枣花的花柱上,不仅影响授粉,而且这些沙尘在阳光照射下会不断升温,导致枣花直接脱落。因此,在今年枣树头茬花盛开时,阿拉尔市等地枣树坐果率较低,一度引发市场对新季南疆红枣产量的担忧,部分机构预计产量将大幅下降,红枣期现货价格也随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目前,南疆地区枣树的第三茬花均已开过,从整体坐果率来看,属正常年景。” 麦盖提县红枣加工商郭伟告诉记者,近一个多月来,他对南疆多地的枣园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仔细观察并对比往年同期各地枣树开花坐果情况,得出了以上结论。另外,在前期南疆部分地区出现高温与沙尘暴天气后,绝大多数枣农加强了枣园管理,通过施药、及时灌溉等措施,有效提高了枣树第二茬、第三茬花盛开时的坐果率。 调研中记者发现,阿克苏市得益于当地水资源丰富及枣农精细管理,枣树坐果较为均匀,头茬果、二茬果、三茬果的占比接近正常年景,多数枣园预估产量在800公斤/亩。 前期受沙尘暴和高温等不利天气影响,阿拉尔市枣树第一茬花坐果率较低,但第二茬花和第三茬花的坐果率较高。 图木舒克市多数枣园管理规范,且枣农的品质意识较强,该地枣树坐果率较高。 在喀什多地枣园,杂草丛生的现象很普遍。但据当地枣农介绍,这里的枣树虽然常年产量较低,但果实整体个头较大,肉质也较为饱满。历年来该地的红枣品质较高,收购均价也高于其他产区,预估今年整体产量略高于正常年景。 “今年枣农对园子的管理十分上心,不少枣园尽管第一茬花坐果率低,但绝大多数枣农没有放弃管理,使得第二茬花、早期第三茬花坐果率有所提高。当前多数枣树枝头已挂满青枣。此外,当前的枣园管理更趋于完善,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技术化水平不断提升。” 阿克苏市枣农卢平安告诉记者,近年来,南疆地区红枣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成片种植基地的兴起,在种植面积稳中有增的情况下,通过枣园疏密提干改造、自动化滴灌、增施有机肥等措施,红枣品质也稳中有升。在部分枣园,记者看到枣树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的问题已得到解决,部分枣园真正实现了“行间能行车、株间可过人、枝枝都见光”,为新季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财期货红枣分析师闫晓静表示,今年新季红枣长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第一茬花坐果率一般,第二茬花成为提高坐果率的“主力”,第三茬花起到“补量”作用;二是枣树普遍新枝较多,2024年老枝营养透支,今年新枝的抗旱、抗高温能力较强,有利于提高坐果率;三是各地枣园水肥条件良好,尤其是供水充足,利于枣树克服高温等不利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四是近几年枣农收益较好,使得今年枣农田管的积极性较高。 库存高企,市场供应充足 “由于2024年产量庞大,加上红枣出成率低、需求疲软,使得市场库存高企。综合不同市场机构的测算数据,截至目前,包括期货交割枣在内,市场普遍认为今年‘接新’前全国红枣市场结转库存在30万吨以上。” 河北沧州市红枣加工商张浩表示,从库存红枣品质来看,2022年和2023年产红枣质量较好,很受市场欢迎;2024年产红枣数量较大,部分质量偏差,原因在于当年枣农采摘后管理不善,比如堆放不合理,部分枣农甚至将红枣长期堆放在园子里,且堆放过高,导致不少红枣变形。这些红枣虽不影响食用,但出成率会下滑。 据部分枣商反映,当前河南新郑、河北沧州、陕西西安及南疆等地的红枣集散冷库已堆满红枣原料及其制品,市场供应充足。与此同时,除南疆地区新季枣树长势较好外,国内其他地区新季枣树的生长形势更佳,未出现往年同期常见的干旱、虫害严重及坐果率低等现象。 宏观面利多因素频现 7月27日,农业农村部等10部门发布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努力释放多样化、品质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受此提振,红枣期现货价格联袂上行。这表明,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市场对包括红枣在内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较为看好。 不过,在当前“反内卷”背景下,农产品与工业品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供需常年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以红枣为例,广大枣农不可能为了减少供应、抬高价格而砍伐枣树。因此,市场人士提醒,交易者在面对农产品市场的利多消息时,需保持理性和冷静,不能盲目跟风,建议更多关注农产品的供需变化、品质提升以及产业链的完善等基本面情况。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