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5日,“社保”冲上微博热搜榜,相关话题备受舆论关注。消息方面,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发布,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新规明确,无论双方协商还是劳动者单方承诺,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都是无效的。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将承担具体赔偿责任,经济补偿计算标准明确为:劳动者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工作不满6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从9月1日开始,企业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这是我国劳动法、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的,具有强制性。新规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增加了社保基金的收入,缓解了社保基金的资金压力。 近年来,中国离退休人数不断增加,居民养老金也在逐年上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随之大幅上升。 据人社部发布的数据,2024年,城镇参保离退休人员14739万人,较十年前增加了6146万人,增幅超7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67656 亿元,较十年前增加了45902亿元,增幅超210%。以上述数据计算,2024年城镇人均养老金为3825元/月,相较十年前增加了1715元/月,增幅超81%。 法院提示,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和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保,终将难逃补缴和补偿责任,而劳动者若为眼前的补助放弃社保,短期来看每月的收入是增加了,但也将丢掉养老、医疗等长远保障。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