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金九银十”需求好转预期以及原油、丙烷、煤炭等原料价格走高的背景下,PP市场1月初释放易涨难跌信号,但随着新装置投产陆续兑现以及下游盈利依旧偏差,PP供需面出现走弱迹象,价格亦面临回调压力。 产能持续投放 扩能步伐加快 2019年以来,新增产能扩增速度进一步加快。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内PP产能达到3849万吨,较2019年增长57.36%,且近5年国内PP产能增速明显加快,产能平均增速在11.42%,较上5年提升0.38个百分点。 但不同于2014年的煤化工发展带来产能的快速增多,近年的产能原料多元化的特征更加明显,PDH以及地方炼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特征。而产能投放也集中在到华东、华南等消费集中区域。这样的投放格局减少了区域内供应不足的短板,但对区域外货源形成了无形的挤压,市场整体竞争再度加剧,货源流通格局再度变化。 ![]() 产能投放呈现区域化差异 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华北、华东、华南区域成为新增产能投放的主要区域,尤其华南区域近5年新增产能高达460万吨,并在今年一跃成为国内产能最大的区域,产能占比达22.40%。华北、华东区域近几年产能投放亦是较为明显。这与当地的较为集中以及庞大的消费群体密不可分,同时受沿海三区交通便利尤其便利的海路运输,为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便利性,同时也为后期缓解国内供应压力,增加出口占比占据了较为有利的地理优势。 相对比来看,其他区域产能投放力度有所减弱,尤其西北区域随着煤制烯烃投产的告一段落,近几年除少量补齐工程外,新增产能投放有限,同时西南区域近几年暂无新增产能投放。 ![]() 区域供需格局变化明显 大区价格产生差异 原本华北、华东、华南是国内PP的主要消费区域,产能供应也存在有一定的缺口,但近5年的产能快速投放,使得区域内供应缺口逐步缩减。就目前来说,华北、华东、华南区域供应缺口已经明显缩小;尤其华南区域,2023年新增产能到了215万吨,区域内供需基本达到平衡的态势,甚至阶段性供应出现宽松的特征,部分产品甚至出现外流来减缓区域内的压力。而东北以及西北区域目前仍是呈现区域内产能过剩格局。 ![]() 三大区内供应增加除进一步满足当地需求外,对外流货源形成较为明显的挤压,尤其是西北以及东北外流货源的压力增加明显。一季度华南一次性投放100万吨的新增产能,一度对西北外流货源形成明显的挤压,据了解部分煤化工资源华南调拨量由之前的20%下降到不足10%;部分中油拉丝资源则完全改变了调拨区域,大炼拉丝、广西钦州石化、锦西石化等调拨华南资源基本降为0。而三季度区域内再添新增产能,区域内PP价格走低明显,以三地的低价拉丝为例,受运费等因素影响,一般华南地区价格最高,华东次之,华北最低。但年内华南区域新增产能投放明显,目前华南低价拉丝多接近或者低于华北拉丝价格。 ![]() 未来仍有新产能投放冲击,区域资源流转再添变数 2024年,国内PP预计仍有780万吨产能投放,如若再加上2023年未投产的85万吨的产能,2024年将会有千万吨级别的产能释放,华南、华北、华东区域仍是产能投放的主要区域。 区域产能变化下,国内PP货源流向亦将呈现明显变化,尤其西北以及东北等货源的调拨方向将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以满足周边区域消费或以相对短距离货源调拨为主,西北煤化工资源调拨流入华东、华南的挑战性将会更高,而华南大区也将从资源流入区域转变为资源流出区,出口将成为释放国内压力的重要一环。 文|杨娟、李雪 来源|卓创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