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蕾 每经编辑|肖芮冬 《每日经济新闻》获悉,一则私募基金联手拍摄短剧的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 8月,一部名为《重生千禧年,我靠期货走上复仇之路》的短剧正式开机,出品方赫然写着三家私募基金——洼盈投资、山海基金、深涵资本。这部短剧男主的设定是掌管百亿私募的老板,妥妥集齐了爽剧的几大要素:霸总、重生、复仇。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该短剧的剧本由一家知名期货公司操刀,这也反映出剧本在专业性方面有一定门槛,还是得由专业人士完成。 事实上,金融机构拍摄短剧已经不是新鲜话题。去年以“重生”和“霸总”为题材的基金微短剧就一度走红市场,凭借紧凑的剧情、强烈的娱乐性吸引了不少关注,俨然成为一场流量争夺战。而到了今年,这类剧情的短剧纷纷偃旗息鼓,背后原因又是什么? 三家私募联手出品了一部爽剧近日,三家私募基金联手出品短剧的消息在业内传开了。 这部短剧名为《重生千禧年,我靠期货走上复仇之路》,根据网络平台传播的海报信息,从人物、剧情到出品方都看点十足。 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先来看剧情和角色设定:男主是一名管理规模上百亿的私募基金老板,原本是“霸总本总”,但一方面由于特朗普今年4月宣布关税计划、国内外期货大宗商品出现大幅波动而巨亏,另一方面又因妻子和合作伙伴的出卖而心力交瘁,最终突发心梗去世。 根据这部剧的剧名可以推测,男主重生之后又靠着期货走上人生巅峰并实现复仇,几项主要元素都在观众的爽点上,无疑是一部妥妥的爽剧。 女主的设定则是家庭和自身都深受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的影响。可以想见,除了常见的爽剧剧情,该短剧中可能还会加入对期货的知识科普与风险警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该剧的剧本由国内某知名期货公司操刀,应该也是为了保障内容的专业性。 再来说说出品方。该短剧的出品公司是三家私募基金公司,分别是洼盈投资、山海基金和深涵资本,我们一一来看。 公开资料显示,洼盈投资成立于2015年4月,由老牌私募合顺投资和海证投资共同组建,目前在中基协备案的产品有9只。根据公开资料,其实控人周伟此前就是圈内知名的期货大户,后来创办了洼盈投资,旗下多只量化CTA产品在不同阶段有过不错的业绩表现。 上海深涵资本也是一家老牌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成立至今已有10年,公开信息不多。而上海山海基金则是成立于2023年的新基金公司,这是一家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李继伟曾在昆吾九鼎、胜道投资等机构有过工作经历。 有意思的是,这三家机构备案的管理规模都在0~5亿元区间,而此次短剧男主作为私募老板,管理的机构规模却超过百亿元,也是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百亿私募”的目标。 除此之外,该剧的联合出品方也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海报显示,除了上述三家出品公司,还有一个联合出品方是上海上影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影文化科技)。据天眼查信息,上影文化科技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从事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500万元,由上影集团100%出资设立。 金融机构拍短剧,搞噱头还是真投入?事实上,这几年金融机构拍摄短剧并不鲜见,银行、券商、基金公司都掀起过短剧热,并且有的公司借此获得了不少关注与流量。 以去年引起热议的基金微短剧为例,去年年底,东方红资管推出《当我在霸总世界当投资助理》,迅速走红网络。该剧也采用了“重生”系列剧情,通过主角在霸总短剧中担任投资助理的角色,向观众传达投资知识和理性投资理念。 不过上线仅仅几个月,该短剧就停止更新,之后悄然下线,还引发了一轮对于基金业绩的讨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拍摄过短剧的基金公司不在少数,不过大多都是围绕某个主题,例如投教、反诈等进行情景演绎,最后落脚还是会回到主题本身。拍系列短剧,尤其是“霸总”题材爽剧的其实屈指可数。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金融机构的主业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核心竞争力应体现在投研能力、风险控制和业绩回报上。如果产品亏损还玩花活,往往会被质疑不务正业。 正如此次三家私募联手出品短剧,就有私募人士对记者坦言,要是自己供职机构拍短剧“肯定会被渠道骂”。还有头部私募人士表示,忙都忙不过来,“确实没有时间来做这种营销”。 也有人从另一个思路来看待此事。上述私募人士指出,金融题材在影视领域长期处于“专业门槛高、创作难度大”的稀缺状态,在专业合规的前提下,相关短剧可以一定程度上吃到差异化内容的空白红利。另一方面,短剧是近年来影视行业的绝对热点,其崛起背后是内容消费场景的深刻变化,并且短剧受众的付费意愿也更高,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当然,机构跨界参与短剧制作,需要投入资金、人力和精力,这与大家对金融业‘聚焦投资主业’的行业期待形成反差。另外,金融机构的营销宣传需严格遵守监管规定,这些在短剧制作中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该人士直言。 封面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