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中国境外债重组获批 房企风险出清加速推进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时代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时代中国控股”,01233.HK)日前披露,其已满足重组计划生效的多项条件,境外债重组计划获得香港高等法院批准。此后,该公司还需面对8月11日的清盘聆讯(呈请人为恒生银行有限公司),其境内债重组事宜也有待处理。 8月7日时代中国公布的未经审核经营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连合营项目销售)金额约为32.02亿元(人民币,下同)。 8月5日,针对公司境外债重组落地的积极影响、境内债重组进展以及企业经营状况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电时代中国控股并按要求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除时代中国控股外,7月以来,龙光集团、世茂集团等出险房企境外债务重组相继生效。8月初,远洋集团、花样年、雅居乐等也陆续披露债务重组进展。8月6日,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向记者分析称,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成功将有助于缓释风险,“但企业真正走出危机,还需要市场回暖支持,企业基本面获得改善后才能够避免重复展期或者重复重组”。 重组条件全部达成 根据公告,时代中国控股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的生效需满足多项条件,包括获得计划债权人总投票额的至少75%亲自或委任代表出席并投票批准,且获得过半数出席并投票的计划债权人批准;计划需获得高等法院及任何有权聆讯上诉的法院批准;以及向公司注册处处长登记批准令的盖印副本。而“于本公告日期,所有计划条件已达成”。据悉,重组生效日期将在所有重组条件达成或豁免后,于最后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之前生效。 时代中国控股于2023年初出现流动性问题。2023年1月4日,该公司宣布,将暂停支付6笔美元优先票据;2024年6月28日,公司披露,截至2023年底,现有票据的未偿还本金总额为26.5亿美元,现有银团贷款的未偿还本金为6.83亿港元及1.63亿美元。 从境外债重组进程来看,时代中国控股耗时约一年:2024年6月28日,其披露,已就有关重组现有债务工具的整体建议的高级别及关键性商业条款与债权人小组在原则上达成共识;同年11月22日,公司宣布与债权人小组签署重组支持协议,与占现有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约29.29%或范围内债务本金额26.77%的债权人小组签署重组支持协议;同年12月20日,持有范围内债务未偿还本金总额约81.04%的债权人已加入重组支持协议。 从境外债重组方案来看,时代中国控股提供了短期票据、中期票据、长期票据以及强制性可换股债券等工具供债权人选择。 其中,短期票据初始发行金额不超过1.9亿美元,期限为3.5年,年利率为4.0%;中期票据初始发行金额不超过8.25亿美元,期限7年,年利率为4.2%;长期票据初始发行金额不超过4亿美元,期限8年(可选择延长至10年),年利率为4.5%;三种票据的利息支付方式各异。同时,公司还提出了发行强制性可换股债券的选项,包括强制性可换股债券I和强制性可换股债券Ⅱ,转换价格分别设定为每股6.0港元和10.0港元。 7月8日,时代中国控股举行境外债务重组计划会议,561名持有投票计划债权的时代中国计划债权人出席并投票。其中,547名债权人(占出席并投票债权人总数的97.5%)持有约29.1亿美元投票计划债权(占出席并投票债权总额的90.08%)投票赞成该计划;7月14日,公司澄清投票赞成该计划的债权人为546名,占出席并投票债权总额的92.75%。 需要注意的是,外债重组计划成功获批之外,时代中国控股还需面对即将到来的清盘聆讯,境内债务亦有待处理。 公司方面未回复记者关于境内债重组进展的具体情况。此前有报道称,公司境内债存量债券共有13笔,总规模约113亿元;2024年末,还有消息显示该公司拟对全部境内债进行二次展期,时限为9个月。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其将于2026年、2027年到期的非公开发行境内公司债券及公开发行境内公司债券还有十只。 此外,8月7日,时代中国公布的未经审核经营数据显示,2025年1—7月,公司累计合同销售(连合营项目销售)金额约为32.02亿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公司收入为131.105亿元,同比减少37.6%;亏损168.71亿元,较2023年亏损增加125.26亿元。 出险房企“削债”成主流 时代中国境外债重组的落地,成为出险房企正加紧出清债务风险的缩影。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6月底,融创、富力、中梁、金科等10余家房企的债务重组或重整方案已经获批。 7月以来,龙光集团、世茂集团等房企相继宣布境外债务重组生效,出险房企化债保持积极推进态势。例如,世茂集团于7月21日完成经香港高等法院批准的协议安排程序,约115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生效。 进入8月,远洋集团、花样年等房企也陆续披露债务重组进展。其中,8月4日,花样年披露形成了新的债务解决方案。此次债务重组覆盖花样年发行的40.18亿美元优先票据、部分其他境外金融债务本金及所有应计未付利息;同日,雅居乐公告称,预计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提交重组方案,并争取在今年底前与境外多数主要债权人达成一致。 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前以“展期”为主的方案相比,近年出险房企更为倾向“债转股”,通过发行可转债或股权置换降低负债率。例如,融创中国境外债二次重组采用债权转股权模式,预计化债约600亿元;世茂集团债务重组总债权金额约144亿美元,通过上述境外债务重组及后续努力稳定业务经营,其资产负债表可减少总计约78亿美元的债务。 刘水认为,高比例削债能大幅减小企业偿债压力。“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过程中,房企流动性没有明显缓解,避免房企出现二次违约,有助于企业逐步恢复经营。” 其进一步指出,若房企后续经营改善,股权价值提升,债权人可通过分红或转让股权获益。若房企经营不善,股权可能大幅贬值,甚至无法变现,导致债权回收率低于预期。此外,债转股通常不涉及即时现金支付,债权人需等待股权变现或分红,可能加剧流动性紧张。 克而瑞分析指出,房企的重组成功并不意味着上岸,不管是展期还是削债,都只是减轻财务压力。若要真正回到正常经营轨道,仍需通过市场的检验。刘水也建议,房企应紧抓“因城施策”窗口期,加速布局较好项目的销售去化,快速回笼资金,“只有持续的销售回款,才能保障现金流入,才能增强偿债能力”。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