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批来打听矿上情况的人了。” 8月12日,一位在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工作的村民告诉财联社记者,就在两天前,村里刚来过一批十几个人的“旅行团”。这批“游客”没有询问附近的景点,而是关注不远处的两个矿山生产情况。 几天前的8月9日,宁德时代在宜春奉新县投资的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证到期被宣布停产,这是宜春目前产能最大的锂云母矿之一,在宜春当地打造“亚洲锂都”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 据业内人士提供的统计,其配套的冶炼厂供应的碳酸锂约1万吨/月,占国内产量的约1/8,占国内月度需求的1/10,在三季度供需本就紧平衡的背景下,该矿停产将造成单月数千吨的缺口,直接影响碳酸锂价格变化。 财联社记者于宜春矿区走访发现,这场停产并非偶然,采矿证续期遭遇“卡壳”早有预兆,这也折射出当地锂云母行业的系统性困境——包括锂在内的14个矿种的出让由国家自然资源部直接管理,但“含锂矿”审批则较为宽松。锂矿作为新能源产业最上游的核心资源,其身份认定不可模糊,细枝末节变化亦将牵一发而动全身。 矿区把守严格,山下村民都是“专家” 8月12日,财联社记者前往宁德时代位于宜春奉新县的枧下窝矿厂。在距离矿区还有数公里的路口即有保安设卡,拦下记者并要求离开。对于矿区生产情况,对方只字未予透露。 ![]() 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厂,财联社记者摄 随后,记者辗转来到周边村庄。一位在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工作的上富镇村民称,矿区的员工以周边省份的人员为主,厂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员工的食宿均在厂内解决,比较少和外界接触;国轩高科的矿厂有比较多的本地人,现在还在正常上班。 据他称,枧下窝矿是8月9日停产,目前厂里仍有工人在,但因采矿证到期,无法开展采矿作业,复工时间公司也没有通知,可能一个月左右,也可能推迟至明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23年,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投产,距离不远的,是另一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在当地投资的矿厂。两家上市公司数十亿重金投资,对当地村民来说也是契机:如果进矿厂工作,工资收益远比种地高。 ![]() 运矿车来往,财联社记者摄 但是,至少是从2024年开始,在矿里工作村民明显感受到了变化,矿厂开始有计划停产。据村民介绍,他们的用工协议与矿厂约定周期通常为三个月不等,最长不超过半年。工作三年以来一直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矿厂可能随时停产,若停产后无需继续雇佣工人,可最大程度减少纠纷。 伴随碳酸锂价格自高点坠落,他们的感受非常契合市场行情。 此次事件也不是宁德枧下窝矿区首次停产。据村民透露,最近一次是去年9月下旬至今年2月,当时碳酸锂价格只有5万,生产难以为继而停产约5个月。停产后,包括当地村民在内的工人可选择调至其他厂区工作,或者回家,厂区会给没继续工作的村民每月发放一些生活费补贴。 财联社记者走访发现,当地村民对碳酸锂价格变化极为关注且十分熟悉,即便是山脚下打赤膊带孙子的大爷,也能给记者轻松算出一笔成本账:以国轩矿区为例,他们的矿锂含量是二点几(0.27%,即锂矿品位,矿石中锂元素的含量,这个数据与机构数据一致),一般要碳酸锂价格达到10万元/吨以上,他们的矿开采才有效益;去年碳酸锂价格最低到5万元时,宁德时代与国轩的矿区都因成本太高关停了一段时间。 交流间,一位村民掏出手机比划称,他也在天天关注碳酸锂的涨价。他自信断言,如果价格涨至20万元/吨,宁德时代的矿一定会想尽办法重启。 采矿证到期后为何延续难? 根据宁德时代8月11日在互动平台上的回复,公司在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8月9日到期后已暂停了开采作业,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得批复后将尽早恢复生产,该事项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不大。 不过,市场亦有疑问,既然采矿证在8月9日到期,宁德时代为何没有提前办理延续申请? 就在7月30日晚间的半年报业绩解读会上,公司高管回应称,针对采矿权续期问题,宁德时代已依照相关规定,向江西宜春市自然资源局提交申请材料,省、市级相关部门都已确认收件,申请采矿权续期的材料要件齐全,内容完整,公司处于等待批复阶段,且对获批持相对乐观态度。 这一表态,被认为是向市场传递出公司在积极推动采矿权延续工作,且对自身申请材料的完整性与合规性有信心。然而,此后的现实发展却是,仅仅10天之后,宁德时代宜春项目(枧下窝)矿区因采矿证到期,宣布停止开采。 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的停产,也体现出锂云母行业提锂的系统性风险。目前在产的云母矿中,除了白水洞在实际开采利用矿种中提到了锂矿,其余矿山在证载矿种和实际开采利用矿种几乎都是陶瓷土和钽铌矿。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锂矿和含锂矿有清晰的界定,锂矿(主矿资源)要求氧化锂品位≥0.4%,其代表案例如四川甲基卡锂辉石矿;江西省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陶瓷土(含锂)矿的氧化锂品位0.27%,因此登记为陶瓷土(含锂)矿。 在碳酸锂价格疯狂之时,尽管锂含量差异悬殊,但陶瓷土矿因矿床规模大等优势,也一直作为锂资源的重要来源。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科力远等锂电池头部企业于2021年先后布局宜春。 虽然枧下窝矿区品位并不算高,但在当时,其为缓解碳酸锂供应紧缺局面依然发挥重要价值。彼时,宁德时代正饱受原材料涨价困扰,董事长曾毓群在机构投资者会议上放言,如果锂矿价格持续高位,“我们就拼命多挖一点。” 不能忽视的重要前提是,含锂陶瓷土的经济价值,与碳酸锂市场价格直接强关联。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生产的核心原材料,在多方因素助推下,其价格随之水涨船高:行情数据显示,2021-2022年期间,碳酸锂价格从5万元/吨一路狂飙至近60万元/吨的历史峰值,市场一度“渣都拿来提锂”。 “探转采”成关键申报节点 在枧下窝矿区停产消息刺激下,碳酸锂价格连续多日大涨,业内关注的焦点也转向了当地存在采矿资质模糊的另外七座矿山。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获悉,今年7月,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编制储量核实报告的通知,除了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即枧下窝矿区),还有宜春国轩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宜春盛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宜丰县花桥矿业有限公司、宜丰县花锂矿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西鼎兴矿业有限公司、江西春友锂业有限公司和宜丰县东联矿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该文件指出,为落实审计整改要求,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出让、登记审批程序,切实维护国有资产权益,上述矿山企业需按要求及时编制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科学合理确定开采主矿种。 财联社记者翻阅相关报告,除了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有限公司之外,其余矿区的采矿许可时间普遍未到期,生产经营未受到枧下窝矿区停产的影响。在财联社记者日前走访中,诸如国轩高科宜春矿厂,正在开采中,日常经营未受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新矿业法修订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实际操作中,越来越倾向以实际的经济行为来确定矿种。 高级地质工程师、矿业权评估师谢斌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新一轮矿产资源管理改革,特别是以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4号)为代表的政策文件,为“含锂矿”向“锂矿”的转化设计了明确的程序性路径。 据他介绍,其核心思路是“宽勘探、严开采”,即在勘查阶段鼓励全面发现,在开发阶段进行严格审查,从而构建一个旨在加速资源发现、同时确保有序开发的“漏斗式”管理体系。对于已经持有采矿权、正在生产的矿山(例如,一个运营中的高岭土矿),如果希望将其运营重点和法定身份转变为锂矿,则需要启动“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法定程序。 但变更顺利与否,则有明显的条件限制。谢斌称,问题的核心不在于矿石里“有没有锂”,而在于“锂的价值是否足以支撑其成为主角”。这种划分直接决定了新矿法所规定的一系列矿种管理层级、审批流程、资源储量评估方法、税费缴纳标准、配套技术文件(如地质工作程度、环保、安全)要求等均不相同,如下图: ![]() “新矿法于2025年7月1日实施后,国务院还未对矿种目录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进行公布和调整。根据原来的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所附的矿种目录,锂属于单一矿种,根据锂的勘查规范和工业指标,锂的工业品位为1%,边界品位为0.5%。”农工党北京市委《盘活呆死矿化解地方债和企业债课题研究》负责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然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自然资源法治研究中心研究员曹旭升向财联社记者如此表示。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在管理层级上,锂矿由国家自然资源部管理,而含锂矿则由当地,如宜春自然资源局负责审核批准,这也是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采矿证延续,或者变更为锂矿的最大“变数”。 一家矿企负责人表示,如果仅是延续陶瓷土(含锂)矿,通常办理速度会非常快,可能一两个月就能下来;如果是说要改成锂矿证,且一定要品位在0.4%及以上的才能办锂矿证,那么这个矿可能就永远拿不到采矿证。 八座矿山变更主矿种,行得通吗? 根据宜春自然资源局的相关文件,上述八家涉锂矿山企业需在9月30日前提交编制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科学合理确定开采主矿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变更主矿种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 谢斌进一步分析称,在“探转采”“采矿权延续”等手续的办理中,矿业权主管部门,除考虑申请人自己申报主矿种之外,会综合以其实际地质勘察结果、实际的开采经济行为评判矿种是否申报合理,倒逼申请人按照实际主要用途来申报主要矿种。 以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为例,对于已经持有采矿权、正在生产的矿山,如果希望将其运营重点和法定身份转变为锂矿,需要启动“变更主要开采矿种”的法定程序。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采矿权人应当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对于如何变更主矿种,谢斌表示在提交“探转采”申请时,企业必须依据经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明确其申请开采的主矿种和共伴生矿种。这便是“含锂矿”转变为“锂矿”的第一条,也是最直接的路径: 一个最初以勘查高岭土为目的的探矿权,在“综合勘查”过程中发现其伴生的锂资源经济价值远超高岭土;企业随后完成以锂为主要评估对象的资源储量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和主管机关备案;在申请采矿权时,直接将“锂矿”作为主矿种进行申报; 在完成一系列申报后,一旦获批,企业获得的就是一张以“锂矿”为开采主矿种的采矿许可证,完成了从“含锂高岭土矿”到“锂矿”的正式转变。 谢斌认为,矿山企业不能仅凭市场价格波动或内部测算就单方面更改生产内容。它必须投入资金,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矿区内的锂资源进行系统性的补充勘查,达到相应的勘查级别,编制正式的资源储量报告,并成功通过主管部门组织的评审和备案。 目前,尚未有相关企业透露编制报告进展。曹旭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根据自然资源部的规定,如果储量报告不实且幅度大于30%,可以重新进行评审备案。如果重新勘查发现有达到工业品位的矿种,可以增列矿种,但如果达不到工业品位,属综合利用范畴。 这份报告是证明锂在该矿区内已具备“主矿产”地位的唯一合法依据。谢斌称,这个高标准的审查环节,构成了管理“漏斗”的狭窄出口,确保所有进入开发阶段的资源都经过了科学、审慎的评估,防止投机和无序开发。 碳酸锂价格涨势能否延续是焦点 根据中信期货统计,除了枧下窝以外,其余江西云母矿山预计在今年将供应约10.1万吨LCE,后续的停产炒作或仍将对价格造成波动。 产业链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碳酸锂大周期没有变化,只是三季度存在缺口。从全球锂资源平衡来看,今年供应扰动较多,需求又持续超预期,因此过剩水平较年初有所收窄。枧下窝矿山若持续停产,则今年供应将较预期减少超4万吨,其他矿山若受影响将带来更多减量。 根据机构统计,当前国内锂矿市场的供需处于大致平衡的状态。资料显示,枧下窝矿区及配套冶炼厂的碳酸锂供应量约为1万吨/月,约占国内总需求的10%。在三季度碳酸锂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该矿区停产,枧下窝矿区所对应的三家冶炼厂如果因缺乏矿石原料而被迫停产,那么国内锂矿的供需格局将被打破,或造成单月数千吨的供应缺口。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宁德时代在宜春地区布局的三家与枧下窝矿区紧密关联的冶炼厂,分别是龙蟠时代、万载时代和奉新时代。其中,龙蟠时代于2022年3月成立,是宁德时代与龙蟠科技携手打造的的碳酸锂合资冶炼厂,枧下窝矿区是龙蟠时代重要矿源供给。 对于是否会因为枧下窝矿区停产对碳酸锂生产造成影响,龙蟠科技公司人士回复财联社记者时称,碳酸锂产出会受到(枧下窝)矿区停工的影响,但也取决于原材料购买的情况。龙蟠时代通过外购锂矿维持生产,如果可以买得够,尽可能不停。 尽管近期锂价已有所回升,但当前市场仍面临高成本库存与低成本产能释放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锂云母提锂企业成本压顶。因国内锂云母企业成本普遍高于6万元/吨,已出现部分停产。同时,行业高库存持续,据SMM数据,截至8月7日,碳酸锂样本周度库存总计14.24万吨,处于历史高位。 另一方面,盐湖提锂凭借成本优势,逐渐成为当前碳酸锂价格主要锚点。业内普遍预计,其成本在3万-5万元/吨区间。 值得一提的是,“反内卷”风暴正席卷至锂电产业链。8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关于锂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其中再次提到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称要积极研判市场发展趋势,合理布局新建产能。 一位市场人士评价称,短期来看市场的多空核心博弈点聚焦于,9月30日涉事的8家涉锂矿企能否按时提交资源储量与品位报告,以及后续审核的时间周期长短。 有锂矿产业链人士张旭(化名)向财联社记者分析,“采矿证到期后没有续上,肯定没法开采。后续,是原来的矿种可以续采,还是一定要改成锂矿才能续证,能续的话是什么方式续,这个就还没有定论。”他认为,尽管目前锂价已回到八万,但产业链的供需博弈仍在继续,能维持多久仍是个问号。 中信期货分析称,短期看市场情绪很强,同时市场担心的其他矿山停产的事情短期无法证伪,叠加宁德停产的冲击和超预期的下游排产,上涨动能很强。四季度来看,需求可能随着新能源车补贴退坡有所走弱,供应也有新增量释放,供需重回过剩,价格又重新承压。 (文章来源:财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