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公布续作预告片 品牌专家:品牌IP正在建立 国产游戏仍需更长的时间沉淀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在8月20日凌晨2点举行的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上,游戏科学以一支CG(通过计算机技术生成的视觉内容)先导预告片正式公布新作《黑神话:钟馗》。据悉,《黑神话:钟馗》是《黑神话》系列的第二部作品。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社会治理与传播创新研究院、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方凌智当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钟馗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拥有大量精彩的传说,天然适合作为游戏题材。其形象鲜明、内涵丰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 随着《黑神话》第二部公布,海外市场是否还能继续认可黑神话IP(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内容或品牌)? 品牌专家、瞻胜传播创始合伙人庞瑞告诉每经记者,中华游戏品牌IP正在建立之中,《黑神话:悟空》只是第一块基石,后续仍需大量“贴图”,才能最终拼合成完整而可持续的文化符号。 钟馗IP不够普及,但故事足够精彩仍有机会突围 每经记者发现,早在2021年4月,游戏科学就已注册“黑神话钟馗”“黑神话小倩”“黑神话姜子牙”等商标。 面对为什么先做《黑神话:钟馗》,而不是《黑神话:悟空》续作的疑问,游戏科学在《黑神话:钟馗》官网表示:“在天命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我们十分渴望接下来先轻手轻脚,尝试一些更有差异的游戏体验,鼓捣几个更有挑战的游戏特性,也在世界观与叙事上搞点新鲜玩意。” ![]() 图片来源:游戏科学官网 据介绍,该作品依然是一款标准的单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商业模式与前作别无二致。现已正式进入开发状态,但运营阶段还处于“刚建好文件夹不久,实机还没什么影子”。 相较于知名度更高的哪吒、姜子牙等形象,为什么游戏科学选择钟馗这个IP? 方凌智告诉每经记者,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孙悟空、钟馗、哪吒乃至《封神榜》里的形象与故事皆源于道教神仙传说。钟馗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本身就蕴含大量精彩的神仙故事。游戏科学在这一题材中筛选,不存在选题困难。钟馗这一形象,足可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 同时,方凌智也指出,与《西游记》《哪吒闹海》相比,钟馗的故事确实不够普及。加之钟馗常与鬼魅、阴魂相连,民间难免有所忌讳,这在破圈上确实构成障碍。然而故事只要足够精彩,仍有机会突围,就看《黑神话:钟馗》能否带来惊喜。 庞瑞则表示:“游戏科学的目标并非仅止于《黑神话:悟空》这一部单品,而是以漫威模式为参照,却完全跳脱漫威‘当代原创角色’的路径,转而深耕公共领域的传统 IP,借此构筑一个具有现代文化消费属性的中国古典神话宇宙。” 中华游戏品牌IP正在建立,后续仍需大量“贴图” 作为去年的现象级3A(即高成本、高质量和高期待)游戏大作,国外数据分析公司VG Insights的最新数据显示,《黑神话:悟空》全平台总收入为9.8亿美元。今年2月,《黑神话:悟空》美术总监杨奇在中国美术学院西湖论艺上透露,《黑神话:悟空》海外玩家占比达30%。 可以看出,《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少不了海外市场的认可。据了解,该作还荣获拥有“游戏界奥斯卡”之称的TGA(The Game Awards)2024年度“最佳动作游戏”和“全球玩家之声”两大重磅奖项。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黑神话IP外,中国游戏“出海”的步伐持续加速。《2024年中国游戏出海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中国游戏“出海”收入规模已经连续5年超过千亿元。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中华文化IP的游戏,是否已能被海外市场所广泛认可和接受? 方凌智坦言:“为时尚早。”在他看来,不只是《黑神话》续作,新近公布的《古剑》新作、尚待发售的《影之刃:零》以及已发售的《燕云十六声》均落入此窠臼。如此密集的同类型产品集中亮相,既易引发审美疲劳,也暴露出国内市场的惯性——什么类型和题材火就蜂拥而上,原创精神不足。相较于海外市场的百花齐放,国产游戏仍需更长的时间沉淀与多元探索。 每经记者注意到,前段时间上线的《明末:渊虚之羽》,曾在发行前被玩家称为“村里第二个大学生”并备受期待,但最终因其选题、优化、运营问题,被大量玩家质疑。截至目前,Steam平台上该作品好评率仅为45%。 在庞瑞看来,中华游戏品牌IP正在建立之中,比如《黑神话:悟空》只是第一块基石,后续仍需大量“贴图”,才能最终拼合成完整而可持续的文化符号。 最后,关于中国游戏厂商出海,他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技术必须过硬。无论题材多么宏大、情怀多么动人,游戏首先是工业产品;其次,选题与叙事须与当代主流情感同频。技术达标只是入场券,真正决定生死的是价值观与叙事方式能否贴合当下的公众情绪;再次,具备面向全球玩家意识,利用平台做好宣传。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