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雯琪 每经编辑|金冥羽 裴健如 货车司机在新就业群体中以高收入凸显职业价值,但高强度工作、数字能力差异及技术变革共同构成了其职业发展的复杂图景。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在京发布《2025年货车司机就业与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货车司机在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六类新就业群体中脱颖而出,以平均每月10512元的净收入位居榜首。 高回报背后,是每月仅3.54天的休息时间、88.65%司机独自驾驶的高强度工作常态。报告同时指出,数字能力强弱与平台使用程度已成为影响收入的关键变量,而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的发展,正为这一职业的未来增添更多可能性与挑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院长赵忠在报告发布现场表示,技术革命催生了新的经济和就业形态,在此背景下,需关注劳动治理,促进就业群体高质量发展、保护劳动权益、构建可持续社会安全网络,这也是新时代及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考虑的问题。 月平均收入过万 但月休息天数3.54天
报告显示,货车司机的年龄结构表明,货运行业从业人员以中青年司机为主力。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至49岁的司机是行业内的骨干力量,占比接近80%。其中,30岁至39岁区间的司机占比最高,达到50.24%。 值得一提的是,货车司机作为新就业群体中的重要职业,展现出较高的经济回报优势。货车司机职业在六类新就业群体中以较为明显的净收入优势居于首位。2025年,货车司机平均每月净收入达到10512元,高于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快递员、骑手等其他新就业群体。 报告显示,货车司机收入分布以中高收入为主,超过九成司机收入集中在8001元至32000元区间。整体来看,货车司机职业不仅回报稳定且具有持续增长潜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不过,高收入背后是高强度工作。调查数据显示,货车司机行驶时间长,高强度工作是常态。相对应的是,货车司机的休息天数较少。从跨行业对比来看,货车司机的平均每月休息天数为3.54天,略低于网络主播,但略高于其他五类新就业群体。 报告指出,88.65%的货车司机在出车时无陪同人员,独自驾驶是常态。仅有6.52%的司机有配偶或恋人陪伴,1.35%有其他亲属随行,雇佣助手的比例为1.96%。从入行背景来看,大部分司机来自农业、个体经营、产业工人等传统蓝领性岗位,货运行业为其提供了低门槛、可持续的就业机会。 调查还发现,27.94%的受访者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愿继续从事货车司机或相关行业工作。另有相当比例受访者则转向货运中介、车辆维修、物流自主创业等领域。这表明,该职业不仅具备稳定性,还具备一定的职业延展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数字能力的强弱 成为影响收入的重要变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货运行业早已不是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领域,数字能力正成为影响司机收入的核心因素。 如今的互联网货运平台已从最初的“接单工具”进化为全流程运营中枢,业务调度、财务结算、路径规划、油费管理等环节均能通过平台完成。调查数据清晰呈现了平台的深度融入——91.82%的司机用其接单抢单,40%以上的司机依赖其进行运费结算和路径导航,超过25%的司机通过平台使用加油服务,平台已成为货运运营中不可或缺的支撑。 更为关键的是,数字能力的强弱直接体现在收入差距上。平台订单占比90%以上、数字能力得分较高的司机,月均毛收入和净收入均明显高于能力偏弱的群体,平台使用程度与收入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此同时,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悄然改变行业生态,43.97%的司机换车时会优先选择具备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显示出对新技术的接纳。
对于自动驾驶可能带来的影响,司机群体预期不一,部分司机认为5~10年内将显现明显作用,也有不少人认为需10年以上。但无论节奏如何,技术演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变量,持续塑造着货车司机职业的未来图景。 可以看到,高收入的背后是高强度的付出,而数字能力的提升与技术浪潮的冲击,又为其职业前景增添了更多变量。作为支撑物流运输的重要力量,货车司机的生存状态既折射出行业的活力与挑战,也映照出时代发展对职业形态的重塑。 未来,随着行业结构的持续优化与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货车司机职业或将在平衡回报与付出、适应变革与坚守价值中,探索出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继续在社会经济运转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赵忠表示,卡车司机就业的高质量发展(如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等)是社会高质量就业的组成部分,二者相互支撑。货运行业需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将司机的就业与职业发展融入平台发展,同时需思考如何结合经济转型与司机的高质量就业、职业发展。 记者|赵雯琪 编辑|金冥羽 裴健如 盖源源 校对|陈柯名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韩阳 摄(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