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业绩交流会│神经介入耗材集采4年进展如何? 归创通桥管理层:国产化趋势不会改变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2021年开始,神经介入领域被纳入集采,4年来行业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在集采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国产化率较低的器械领域成为了投资热点。今年以来,微创脑科学、归创通桥、沛嘉医疗-B涨幅分别达到72.77%、103.72%、113.32%。 市场最关注的,莫过于国产厂商的集采表现。归创通桥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7%,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76%。近日,归创通桥管理层在业绩交流会上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医药集采规则呈现温和趋势,药监局对创新器械也有支持政策。公司过往对集采很重视,2020年12月开始第一个产品参加集采到现在,总体表现还是不错。在国家集采和大的省际联盟集采中,都保持较好的中标情况。 “中国的神经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80%,外周血管介入市场,进口品牌占比也高达85%。”管理层表示,集采价格落地后,预计国产化趋势不会改变,公司将在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量。 未来国产化趋势不会变 目前,神经介入类(弹簧圈、颅内支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均已纳入集采。总体来看,单品价格较高、技术门槛较高、竞争格局较好的产品降价幅度在10%~25%之间,弹簧圈的中选价格则从此前的1.2万元降到最低3277元。 集采已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分水岭。部分没有中标的头部企业,原有市场份额持续被竞争对手挤压、瓜分,另一部分企业则主动把握集采及集中谈判机遇,成功突破原先市占率较低的区域或品类市场。 半年报显示,归创通桥核心业务神经血管介入产品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5.0%、46.2%。公司提到,在江苏省医用耗材集采接续采购中,公司颅内动脉瘤栓塞弹簧圈顺利完成续标。公司产品自商业化以来,在临床场景的使用数量已经突破100万个。 在业绩交流会上,归创通桥管理层也提到,上半年执行的集采、特别是续约的规则有所优化,比如河北省牵头的血管介入耗材集采最近的产品增补规则提到,新品种可以参考已有产品的均价进行挂网,这对行业是个振奋的消息。 “河北缝合器集采我们首次参加并获取中标资格,平均价降幅在8%左右,成功进入当地市场。江苏弹簧圈集采续标我们降价10%左右,目前在等待执行阶段。过去3年,我们的抓捕器在河北市场保持最大的市场份额,这次也是成功续标,并且降幅相对温和。”该人士表示,未来行业还是国产化和国内龙头强者恒强的趋势,公司产品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望持续改善。 集采政策也在引导企业合理报价。今年7月,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国家医保局研究优化具体规则,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价差的计算“锚点”,不再简单地以最低报价作为参考。同时,对于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中信建投表示,若集采未落地的赛道降幅缓和,集采已落地的赛道温和续约或联动,板块估值和业绩确定性有望迎来修复。 神经和外周介入手术量增速较可观 我国是全球脑卒中手术的主要市场之一,神经介入器械为心脑血管高值耗材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印发《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该政策是否会限制医院神经和外周介入的手术量。 归创通桥管理层表示,公司看到手术量的增速依然比较可观,DRG2.0对于定价更规范。尤其是集采价格落地后,医生也能够使用各种产品组合更好地进行治疗。 该人士还提到,去年第五批耗材国采执行后,一方面(外周血管支架)本身的植入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也带动其他产品,比如药物球囊的放量。最新消息显示,药物球囊也即将迎来第六批国采。该人士预计,待药物球囊国采价格落地后,其使用量也有望继续增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集采推动下,神经介入企业产品过去3年销售量增长明显。2024年,多家头部公司实现盈利。比如微创脑科学在2023年扭亏后,2024年实现净溢利2.49亿元,归创通桥、沛嘉医疗也均实现扭亏。 此前,归创通桥给出2025年业绩指引为全年净利润1.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实现1.2亿元,投资者发问,公司是否会调高全年业绩预期。归创通桥管理层回应称,从过往情况来看,公司下半年的费用会多一些,但目前有信心全年净利润会超过之前的预期,未来两年仍然维持之前的预期。 想炒股,先开户!选丁冬财经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