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李宇彤 每经编辑|裴健如 运动科技公司Keep(HK03650,股价6.79港元,最新市值34.92亿港元)“All in AI”的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8月25日晚间,Keep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37亿元下降了20.8%。另一方面,公司的经营情况得到了较大改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为1035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经调整净亏损(非国际财报准则)1.6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6.0%提升至52.2%,盈利能力有所增强。
2025年是Keep全面向AI(人工智能)转型的关键一年。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了多智能体系统(MAS)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语言模型与全平台健身工具服务的深度整合,逐步实现核心运动工具、流程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持续优化自研微调模型Kinetic.AI。 今年3月,Keep还推出首款AI教练卡卡(Kaka)的体验版。Keep逐渐在垂直领域挖掘到了AI的应用场景。 Keep的“增肌减脂” 2025年上半年,Keep交出了一份盈利转正的成绩单,但公司的营收却有所下降。 Keep表示,营收同比收缩,主要源于公司实施战略转型,全面聚焦AI,主动精简非核心低效体量,优化产品结构,助力盈利能力改善。 这可以看作是Keep的“减脂”,通过收缩非核心和低毛利业务,将资源更多聚焦于高潜力品类。 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板块上半年主动进行品类结构优化及渠道精细运营等策略,收缩低毛利业务尤其是居家大器械,转而投向发展装备、服装、穿戴等高潜力品类。报告期内,这一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34.8%,可以看到其“品类聚焦”与“渠道提效”组合策略的成效。 并且,总体来看,Keep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6.0%提升了6.2个百分点至52.2%,整体的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
另一方面,平台的用户规模和订阅会员仍是Keep的基本盘。财报数据显示,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和平均月度订阅会员分别为2249万和280万,保持稳定态势。Keep平台会员渗透率为12.4%,较2024年同期的11.1%有所提升。 同时,每名月活跃用户的每月平均收入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加至6.1元,较去年同期的5.8元提升了4.5%,用户的整体付费意愿有所增强。 在完成阶段性“减脂”、实现盈利改善之后,Keep亟需通过“增肌”建立新的增长曲线,而AI战略正承担着这一重任。 AI成增长新引擎:下一个十年“All in AI”摆在首位 作为“运动科技第一股”,Keep上市已经有两年。此前,资本市场对其长期盈利能力一度有所担忧,而Keep也一直在自营产品和内容发力寻求增量。到了今年,Keep将目光转向了AI。 今年2月,Keep创始人王宁发布了名为《十载同行,向新而生》的全员信。王宁在信中表示,站在十周年的节点上,Keep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他提到,产业竞争从未停止,使用者需求日新月异,科技进步更是超乎想象。因此,Keep要始终如一地保持初心,做运动领域的“长期复利主义者”。 对于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王宁将“All in AI”摆在了第一位,而2025年也被Keep定为关键性战略转型“全面AI化”的一年。 “减脂”之后,Keep开始了“增肌”的“三步走”。 在技术底层,进行多智能体系统(MAS)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大语言模型与全平台健身工具服务的整合,逐步实现核心运动工具、流程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并且优化自研微调模型Kinetic.AI。 在产品层面,今年3月,AI教练“卡卡(Kaka)”体验版面世。Keep通过多次迭代,构想通过强化卡卡以自然、直观、多模态的方式服务不同健身场景的能力,重构智能健身生态。 最后,通过AIGC内容架构的升级,对标教练水准,重构其内容到服务的能力体系。 据财报数据,2025年7月,Keep AI核心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15万。在健康饮食的趋势下,Keep发现AI教练核心功能中的AI饮食记录成为典型高频刚需场景,用户仅需拍摄餐食照片,即可自动识别卡路里与营养素,交互门槛低,且符合趋势和健身习惯的该功能展现出留存优势。 Keep表示,该功能覆盖了1/3的AI对话用户,并呈现出深度留存特性——次日留存率达50%,对App DAU(日活跃用户)的留存率提升至79%。 足够垂直够精准的AI应用场景已经给Keep业绩带来了成效。未来,Keep“轻装上阵”之后,能否在保持盈利态势的同时重新找回增长轨迹,AI战略又能否真正成为其增长新引擎,仍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长期、反复地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