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版混改”正式登场!政府成英特尔大股东,特朗普还要组建“国家队” ...

来自: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兰素英  郑雨航    每经编辑|王嘉琦    

89亿美元,占股9.9%!8月22日,美国政府宣布将成为芯片巨头英特尔的最大股东。

这不是一般的企业纾困,更不是简单的财政拨款。在特朗普政府的一手操办下,这笔交易颠覆了美国政府与私营企业的传统关系,让《芯片与科学法案》下的补贴变成了国家层面的直接股权投资。

这一“美国版混改”举措被外界解读为美国打造主权财富基金的开端,并可能就此开启一个由国家资本主导产业走向的时代。

英特尔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

“美国版混改”的序幕:用“兑现承诺”换股权

据英特尔公司8月22日公告,美国政府将以每股20.47美元的价格收购4.333亿股英特尔普通股,股权占比为9.9%。这一收购单价较公告当日英特尔24.80美元的收盘价折价近17%。加上此前英特尔已获得的22亿美元补贴,美国政府对英特尔的总投资额高达111亿美元。交易完成后,美国政府将成为英特尔最大股东。

除此之外,美国政府还将获得一份为期五年的认股权证。如果英特尔对其芯片代工厂的股权降至51%以下,美国政府有权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额外认购英特尔5%的股权。

要理解这笔交易的本质,需要了解它的资金来源。

根据英特尔发布的声明,美国政府的资金来源是拜登政府2022年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时承诺给予英特尔但尚未支付的57亿美元补贴,以及另一笔32亿美元政府资助项目资金。换句话说,这些资金本就是美国政府计划给予英特尔的,只是特朗普政府将其以股权的形式进行了“兑换”。

这笔交易的背后,也充满了戏剧性。

这还得从特朗普与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立武(Lip-Bu Tan)之间的关系说起。

8月7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文,公开喊话上任不到半年的陈立武立即辞职。然而仅仅4天后,双方关系逐渐升温。在与陈立武会面后,特朗普表示陈立武的“成功和崛起是一个精彩的故事”。11天后,双方便正式公布了这笔价值百亿美元的交易。

陈立武 图片来源:英特尔官网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折射出华盛顿的深层目的。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8月22日直言,国家安全是收购英特尔股份的关键动机。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则表示,此举是美国政府整体战略的一部分。

英特尔是唯一一家在美国进行尖端逻辑工艺节点研发和制造的半导体公司,这使其成为了一项战略资产。

在一个高度依赖亚洲芯片制造的时代,尤其是在全球AI竞赛白热化、芯片成为新一代智能武器“大脑”的背景下,确保本土拥有先进制程的制造能力至关重要。而全球仍能维持这类工厂的企业屈指可数,毕竟建造一座工厂的成本就高达数十亿美元。

而在国家安全的宏大叙事背后,是英特尔自身挣扎求生的残酷现实。在AI赛道,英特尔被英伟达远远甩在身后;在核心的CPU领域,也持续受到AMD的蚕食。财报显示,英特尔2024年录得188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是自1986年以来首次,全年公司股价也大跌60%。

布局:美国要打造主权财富基金

入股英特尔,只是美国政府谋划的冰山一角。

凯文·哈塞特8月25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此举是创建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这一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今年2月初,特朗普签署了行政命令,明确了建立主权财富基金的计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111554851285

据中信建投的研报,美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战略目的或在于降低美国资产负债杠杆、塑造美国政治新秩序以及服务于特朗普“美国优先”方针。主权财富基金可以盘活美国的自然资源、矿产权益和战略资产等存量资产,吸引私有资本投资美国资产,提升资产流动性,降低政府对直接发债的依赖。未来美国“国家队”的资金可能主要来自美国国有资产的证券化和私有化。

美国联邦政府拥有约13000亿美元的地产、厂房与设备资产,但仅有一部分可以证券化或私有化。例如,联邦政府可将持有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权整合到主权财富基金中。中信建投预测,若特朗普政府强力推行,该基金大概率在特朗普任期内融资5000亿美元以上。

中国资深投资银行家、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王世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表示,美国至今未设立主权基金,主要是因为过去美国完全是由私人资本主导的国家。但特朗普惯于以商业思维主导国家运营,这与以往美国传统政治精英的执政风格存在明显差异。这种以商业思维运作国家的模式,就需要对核心经济资源与调控工具的直接掌控能力。美国募集主权基金并不难,相信会有很多LP(有限合伙人)递上“投名状”。

从投资方向来看,美国主权财富基金未来或增加对战略型资产的控制,其投资既有可能用于收购海外的港口、能源、稀土等战略资源,也可能重仓押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的高科技赛道。

从“补贴”转向“投资”:政府角色的转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813906894

在与英特尔的交易中,有一个最核心的变化,即美国政府的角色从“补贴方”转变成“投资者”。

过去几十年,美国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主要停留在拨款、贷款或税收抵免的框架内,基本上未染指企业股权。比如,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旨在推动半导体产业的SEMATECH联盟就是典型案例,美国政府通过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为其提供了五年共计约5亿美元的拨款资助,没有涉及任何股权交换。

入股英特尔,彻底打破了这一惯例,特朗普政府将《芯片与科学法案》的补贴变成了投资。

王世渝对每经记者表示,政府控股与市场化运营并非美国首创,从全球实践来看,新加坡的淡马锡集团就是这一模式下较为成功的案例,其创立数十年来始终维持着这一运营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认为,美国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理论上有能力推行政府投资或者控股且兼顾市场化运营。而且,特朗普本身就有企业家背景,相较于传统政治人物,他更懂得政府控股和市场化运作的关系。

不过,这样的角色转变还是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R·斯特兰(Michael R. Strain)将特朗普的做法称为“投机性的企业‘勒索’秀”,并警告称这会给企业和美国长期的繁荣带来重大风险。

部分专家认为,与英特尔的交易代表着特朗普又一次打破常规,将总统权力扩展到商界——而且很可能不会是最后一次。哈塞特8月25日表示,联邦政府可能入股其他美国半导体公司,甚至进军其他行业。

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杰弗里·格尔茨(Geoffrey Gertz)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在尝试扩大美国政府干预私营部门的边界,并不断试探极限。”

肯塔基州共和党众议员托马斯•马西在给媒体的一份声明中表示:“《芯片与科学法案》中没有任何内容授权美国政府购买英特尔的股票。当政府与私营公司勾结时,利益冲突就会出现。”

实际上,美国政府在其他关键领域也在加速推进类似的角色转变。

上个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已斥资4亿美元收购稀土矿商MP Materials股权,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达15%。MP Materials目前运营着美国唯一一座稀土矿。稀土主要用于制造磁体,而这些磁体是新能源汽车、风力涡轮机以及各类先进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

而在今年6月日本新日铁收购美国钢铁的交易中,美国政府还为自己争取到了拥有特定否决权的“黄金股”。

在被问及对英特尔的投资是否代表了一种新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时,特朗普在8月25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表示“将尽可能多地争取”。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的产业干预模式,正从“个案试点”向“制度性转变”加速推进。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郑雨航 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