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鑫磊 孔泽思 每经编辑|文多 8月26日,高分子功能膜龙头长阳科技(688299.SH,股价20.69元,市值59.46亿元)公告称,拟缩减“年产6.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和“年产4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规模。 当天,长阳科技还发布了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5亿元,同比下降18.8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854.73万元,同比下降150.11%。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前不久在深圳举办会议,讨论磷酸铁锂行业去落后产能等问题。 长阳科技缩减两大锂电隔膜项目规模据公告,长阳科技在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相关议案,公司“年产6.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将变更为“年产3.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年产4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将变更为“年产2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 在上述项目推进过程中,锂电池隔膜价格持续下行,长阳科技发现,已完成建设的部分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2024年度亏损较大,毛利率不达预期,公司因此作出上述调整。 “年产4亿平方米储能和动力汽车用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已投资金额达1.10亿元,后续投资安排为56.00万元。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投产,剩余2亿平方米的规划内容将暂停投资。 “年产6.5亿平方米储能及动力电池用锂电隔膜项目”已投资金额达8043.20万元,后续投资安排为2784.01万元。该项目剩余3亿平方米的规划内容将暂停投资。 长阳科技表示,这一决定是公司基于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和当前市场环境等客观情况审慎作出的决策。 另外,就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长阳科技在半年报中解释称,主要原因是公司缩减了隔膜、胶膜等低毛利率产品的销售及生产。上半年,公司反射膜盈利稳定,但合肥、舟山子公司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计提减值损失,加之财务费用同比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 长阳科技表示,受市场供需情况等方面的影响,锂电隔膜依然存在竞争加剧导致毛利率不达预期的风险,2025年公司隔膜产能释放存在较大压力,后续公司相关资产仍然存在计提减值风险。 8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长阳科技,试图了解公司缩减两大隔膜项目规模的背后原因以及上半年业绩下滑相关情况,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在公告中均有提及。 专家:通过市场自然出清磷酸铁锂产能较慢近两年来,锂电行业经历了整体产能利用率降低、价格滑落等系列问题。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由于储能锂电池需求增长较快以及下一代材料量产放量,磷酸铁锂材料需求有一定增长,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即将启动新一轮扩产。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为161万吨,同比增长68%。预计2025年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有望达到350万吨,有效产能利用率有望超过70%。 在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整体向好的趋势下,供应端仍存在结构性问题。GGII资料显示,部分产品性能好、客户资源好的磷酸铁锂材料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0%,但不少磷酸铁锂材料企业由于产品质量达不到一二线梯队磷酸铁锂电池企业的要求,产能利用率低。 因此,8月22日召开的磷酸铁锂行业会议被部分人士看作是行业推动落后产能出清的举动。 对此,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8月24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仅少数企业参与的行业自律倡议约束力有限,或难真正起到“反内卷”效果。“整个电池行业也面临结构性矛盾:高端产能不足,对高压实(高压实指压实密度、能量密度更高的产品)第四代、第五代磷酸铁锂产品,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或扩建满足需求;而低端产品领域则陷入恶性竞争,部分新进入企业通过亏本竞价抢夺订单,加剧了价格失衡。”张金惠表示。 8月25日,龙蟠科技(603906.SH)相关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减少低端产能要靠行业自律和政府收紧项目审批。“对锂电行业来说,随着技术迭代以及高端产品的性价比显现,市场会自然实现低端产能或无效产能的出清。”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在谈到锂电行业是否有可能通过并购重组、技术注入等方式实现低端产能改造为高端产能时,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较为困难,因为各家锂电企业的生产工艺不同,设备再利用也存疑,尤其是生产目前的高压实产品,2021年前后投入的设备已经落后了。 张金惠则认为,在缺乏监管强制调控的情况下,单靠行业自律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真正解决困境需政府介入实施配额管理制度,如根据产能情况划定产能红线、建立价格指导机制等。 “若依赖市场自然出清,低端产能问题可能持续两三年以上,大量企业将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张金惠说。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41N1456589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