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赵李南 每经编辑|张海妮 一桩始于2021年的采矿权交易,四年后却以一纸诉状走向破裂。 8月29日,浙江建投(002761.SZ,股价9.46元,市值102.34亿元)公告,全资子公司已正式向法院提起诉讼,将四年前的交易对手方——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告上法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起诉讼的涉案金额高达18.8亿元。 从12.7亿元竞拍到18.8亿元索赔时间回到2021年6月,彼时浙江建投的简称还是“多喜爱”。 当时,主导采矿权竞拍的是多喜爱的全资子公司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建集团;2021年6月25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经审查准予其注销,其合同及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由上市公司承接)。 在激烈的竞拍中,浙建集团以12.7亿元的高价,成功将“兰溪市陈家井矿区建筑用石料项目”采矿权收入囊中。 上述项目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云山街道陈家井等村,开采矿种为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灰岩,规划的年生产规模高达760万吨,建筑用石料矿控制资源量估算为3745.81万吨。 对于浙建集团而言,拿下这一项目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公司公告曾明确表示:“有利于增加公司的矿产资源储备,提高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在当前砂石骨料稀缺的大环境下,浙建集团竞得砂石采矿权,将有力拓展延伸集团产业链,保障浙建集团省内建筑用砂石料供应稳定。” 竞拍成功后不久,浙建集团与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式签订了《浙江省采矿权有偿出让合同》。合同约定,该采矿权的出让收益总额为12.7亿元。 随后,为了项目的具体运营,浙江建投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浙建(兰溪)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建兰溪矿业),并通过一份补充协议,由浙建兰溪矿业承继了原出让合同项下的所有权利和义务。 然而,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投资,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显然进展得并不顺利。 今年8月29日,浙江建投发布的一则关于新增诉讼的公告,彻底揭开了双方合作的裂痕。公告显示,原告方正是项目的运营主体浙建兰溪矿业,被告则是合同的出让方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建投的索赔金额高达18.8亿元。 资源量、审批义务成争议核心浙建兰溪矿业不仅请求法院解除双方签订的《浙江省采矿权有偿出让合同》及补充协议,还提出了巨额赔偿要求。 从合作到如今对簿公堂,四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双方彻底决裂? 浙江建投在2025年的诉讼公告中给出了直接原因。原告浙建兰溪矿业认为,被告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多项“履约瑕疵”,这些瑕疵直接导致了出让合同及补充协议无法继续履行,使得浙建兰溪矿业的合同目的完全无法实现。 公告进一步披露了争议的三大核心焦点:矿产资源量、林地使用审批手续以及环评审批,这直指项目推进中最基础也最关键的几个环节。 回顾2021年项目竞拍时的公告,其中明确列出了经备案的地质报告估算的矿区资源储量。如今,浙江建投将“矿产资源量”问题作为起诉的原因之一。 在2021年6月29日的合同进展公告中,合同条款曾要求浙建集团遵守环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并需取得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准文件。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建投在2021年6月竞拍成功后发布的公告中,已经预见到了部分风险。公司曾提示:“该资源量数据的计算及编制仍有可能存在人为的、技术上或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可能导致总资源量与实际总资源量不一致的风险。” 目前,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浙江建投表示,暂时无法准确判断此次诉讼对公司本期及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最终结果将以法院的判决为准,公司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并履行披露义务。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2022384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