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黄婉银 每经编辑|陈梦妤 截至9月9日午盘,碧桂园(02007.HK,股价0.64港元,市值179亿港元)股价涨幅27.45%,领涨内房股,股价创本年度复牌以来新高。 消息面上,深圳继北京、上海后于9月5日出台优化限购的连环政策。同时,碧桂园9月8日正式获纳港股通准入资格。 9月9日,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投研总监袁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碧桂园被纳入港股通之前的日均成交额不到5000万港元,但纳入首日成交4.85亿港元,今天(9月9日)到现在为止的单日成交额已经超11亿港元。 “回通”首日成交额增长约10倍“回通”首日(9月8日),碧桂园成交量9.14亿股,成交额4.85亿港元,环比上周周内提升约10倍。当日股价上涨6.25%,大幅超过港股内房股指数1.54%的涨幅。 据LiveReport大数据,纳入港股通的20只股票9月8日的股价平均下跌2.1%,平均成交额增加约4.3倍,碧桂园位列第二。 袁梅补充道,在本轮纳入港股通的股票中,碧桂园真正明显受益于流动性变好,而且纳入之前没涨过,(所以出现)补涨。 9月9日,在被纳入港股通的第二个交易日,碧桂园早盘继续走强,仅开盘1小时内成交量就高达9.88亿股,成交额5.92亿港元,超过“回通”首日。 而此前的8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就公告,碧桂园获纳恒生综合指数。 分析人士指出,纳入恒生指数后,被动指数投资基金的长线投资人将评估配置,对于碧桂园股价及长期的稳定性都有帮助。同时,碧桂园被纳入港股通,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港股通直接交易股票,从而开启南下资金投资碧桂园的通道,资金来源更加广泛,有利于提高股票流动性与成交活跃度。 境外债务重组迎关键进展就碧桂园本身而言,近期消息主要集中在境外重组进展上。 根据碧桂园中期报告,2025年的境外债务重组工作已迎来关键进展。根据重组方案,若五种可选方案均能实现足额认购,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可降低有息债务规模约1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40亿元)。 此外,待境外债务重组全部完成后,碧桂园可确认一笔大额重组收益,经测算,该收益预计最多可推动净资产增加约700亿元。 9月5日,碧桂园召开月度管理会议。与过往月度管理会议不同,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此次用一个半小时开展系统性任务部署,其中首个议题就是销售与市场。 杨惠妍表示,9月、10月是保交房的“黄金窗口期”,区域内要做好资源盘活与调配,抓好有限资源的精准投放。尤其是北方区域即将面临冬歇,必须抢在前,为此总部将予以重点帮扶攻坚,针对性支持区域全力冲刺。中央持续出台正面支持政策,将为市场回暖不断注入动力,要保持信心,但决不能被动等待。区域项目须坚持销售策略、扎实完成销售目标。在属地政策出台后,更要紧抓政策窗口期,快速响应、充分运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婉银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