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香到爆”,有人“伤到哭”!低价酒店代订背后:是馅饼还是陷阱? ...

来自: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魏文艺    

原价1999元的酒店代订只要450元;2999元的酒店899元就能拿下;五折起订,全国七折⋯⋯

随着国庆长假临近,酒店预订进入高峰,一些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和电商平台上涌现的大量“超低价代订”服务再次吸引了大批游客。这些订单背后,既有人顺利入住、实现“省钱自由”,也有人遭遇订单临时取消、到店无房、退款无门,假期和心情一同“泡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每经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常见的信用卡盗刷、会员积分转让等个人行为外,国内酒店代订已悄然形成一条隐蔽且成熟的灰色产业链。该产业链从上游的房源获取,到中游的多级分销,再到下游的社交平台、二手交易平台及电商平台的销售,背后涉及酒店集团、协议公司、中间商、个人代理等多重角色,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林伟在酒店行业积累了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他详细讲述了市面上低价代订酒店的来源,以及从酒店端到消费端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也有酒店集团回应每经记者称,酒店代订客单价低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司利益,但“马甲”太多,实在难以根除。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代订房价“打骨折”:难以抗拒的低价诱惑

“这里房间很难订,又是临时的,要么满房,要么价格特别高。我就坐在酒店大堂,一边跟商家沟通,一边找酒店。商家还把我拉黑了,又找平台,平台也不解决问题。”从2020年开始,在二手交易平台用过多次酒店代订的周香,今年暑假第一次栽了跟头。

尽管从代订那里拿回了酒店房费,周香仍怒气难消。香港的夏天时有阵雨,几个小时后,周香花高价重新订到新酒店,除了经济损失外,她也没了游玩兴致。而这一切的源头就是酒店代订。

田海原以为电商平台会更可靠一些。7月初,他花了近2000元通过代订服务预订酒店。下单后,因担心遭遇诈骗,他申请退款,但遭到商家拒绝。随后,他请求平台介入,却被告知虚拟商品无法退货,退款申请再次被拒。一个月过去了,退款仍无音讯。若非他自己主动联系酒店并拨打投诉电话,这2000元可能难以追回。

二手平台上的“低价代订”,浏览量过万,超千人咨询过相关业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代订”服务的投诉超过1700条,其中超半数为“酒店代订”类问题,涉及平台包括闲鱼、淘宝、小红书等。投诉内容多集中在虚假预订、到店无房、拒绝退款、拉黑用户等方面。

每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酒店代订大致分为三类:盗刷信用卡的违法手段、高级会员的个人行为以及与酒店签订合作的协议公司渠道。

第一类,是用非法获取的信用卡信息支付房费,以极低价格吸引消费者,用户预订后可能短期内看似成功入住,但一旦信用卡持卡人发起拒付或银行核查,消费者不仅面临无房可住、钱财两空的风险,还可能被卷入法律纠纷,今年暑期不少出境游客就深受其害。

第二类,源于高级会员利用积分、免房券、会员折扣等方式代为预订,赚取差价。这类订单价格通常未低到“离谱”,但违反会员协议,酒店查实有权作废订单。

第三类,则来自协议公司。它们以批量采购价从酒店获取房源,因各种原因低价甩卖,是代订市场上最常见且价格较低的代表。

尽管风险显著,低价诱惑依然让不少人趋之若鹜。“原价2000元的酒店,代订只要1000元;1000元的酒店,甚至500元就能拿下。”周香坦言,未来可能仍会选择代订,“毕竟太便宜了”。根据周香多次找代订的经验,她应该是找到了酒店协议公司。

“包房”甩卖:低价代订的主要来源

然而,像协议公司这类代订渠道,为何其售价往往以七折、五折等形式出现,并且能够显著低于酒店集团官网或OTA(在线旅行社)平台的价格?

林伟向每经记者介绍,酒店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直销和分销两大类。除了官网、小程序、App等官方渠道外,其余均属于分销渠道。其中,最大的分销商包括携程、飞猪、美团等OTA平台,此外还有订房公司、旅行社、会务公司等。这些分销商通常会与酒店签订长期协议价,批量采购房间。

“有些公司一次性预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必须在约定期内完成房间销售。如果销售情况不理想,就会大量甩房,用远低于正常价格通过不同平台甩卖。他们有可能自己卖,有可能再卖给一些渠道公司或个人,变成下一级经销商,最终在一些平台上呈现非常低的价格。”林伟说。

林伟举例说明,合作公司以100万元与酒店签约了一定数量的房间,合同有效期为6个月。到了第四个月,发现仍有60万元的房间(间夜)未能售出,就必须以低价在各渠道进行销售。原本售价为1000元的房间,此时可能降至五六七百元,这一价格与合同签约价存在差距。但最终,所有房间的总收入达到了120万元,总体来看仍是盈利的。

他还指出,这类房源主要集中在高端全服务型酒店,这些酒店因房间数量众多、单价较高,空房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愿意通过更多渠道来加速销售。部分大型国际酒店集团的代理经销商数量甚至高达数百家。然而,每经记者也观察到,今年以来,代订业务已大量扩展至亚朵、华住、如家等国内知名酒店品牌。

即使在旅游旺季,中间商的挂牌价格仍有可能低于酒店官方定价。由于定价权由中间商掌控,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消费者在OTA平台上经常看到同一酒店存在多个不同的报价,其背后往往是多家公司提前买断房源所致。

据林伟透露,酒店集团在冲业绩的关键节点,如月末、季末及年底,会推出特价促销活动。不过,市场上也存在礼品卡和会员积分券被违规转卖的现象,但这些促销的折扣幅度通常远不及协议公司所采用的“包房”模式。

多方联合监测仍存挑战,安全预订是关键

酒店方对代订行为并非毫无察觉。有酒店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每经记者,时常会发现同一高级会员在同一时间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预订房间,但由于各城市订房系统未完全打通,很难直接拦截。

此外,不少代订单来自协议公司渠道。这类订单在入住时,酒店难以有效识别预订人是否为协议公司员工。即便发现异常,酒店通常也只是警告合作公司,而对方则通过更换“马甲”公司或账号继续代销。

一家OTA相关负责人王贡告诉每经记者,“代订”现象对正常的酒店分销体系和价格体系的影响日益显著。首先,它扰乱了酒店的价格体系,大量代订者利用集团采购价、员工福利价、特殊协议价等客房资源进行代订,给酒店经营方带来了实质性的损失。其次,“酒店代订”的非正常低价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流OTA平台的用户,对OTA的价格优势形成压力。再者,此类行为难免会侵害消费者权益,尤其是诸如收款后取消预订等欺诈行为,将消耗公众对整个在线旅游行业的信任,进而恶化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林伟也谈到,协议公司面向消费者的最终售价低于与酒店的签约价格其实是不合规行为,酒店也会定期核查和警告违规公司,但不少公司通过“小号”或者“马甲”来代销,使得酒店的核查工作陷入无尽的循环。

“这本质上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酒店要提高入住率,协议公司要赚差价,消费者图便宜。只要其中一方有需求,代订市场就很难彻底消失。”林伟总结说,对于消费者而言,尽管代订市场存在即合理,但消费者仍要谨防被骗。

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预订高峰,消费者如何辨别真伪?王贡建议,优先选择主流平台或酒店官方渠道,“出门在外,安全可靠第一”。他指出,目前酒店与平台正通过联合监测异常预订来防范职业代订行为。但要彻底根除“酒店代订”乱象,仅凭酒店业自身的努力仍显不足。还需加强消费者的防诈骗教育,严厉打击信用卡盗刷等黑色产业链,并进一步强化平台监管力度,从根本上铲除灰色产业的生存土壤。

每经记者通过多个酒店代订平台获悉,部分平台已增设多项相关风险提示,提前向用户明确交易规则,要求用户拒绝站外交易并在离店后确认收货。一旦发现卖家存在诱导提前收货等可疑行为,平台将通过问卷提醒、拦截操作等方式进行风险预警,以保障买家的合法权益。

(林伟、周香、田海、王贡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封面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