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 皖C,这次要重回“C位”?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刘艳美    每经编辑|杨欢    

近日,蚌埠召开全市答好创新之问暨加快智能传感产业发展动员大会,推出多项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彰显出“以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坚定决心。

今年7月底,在安徽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7个方面,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提出47个需要思考和破解的重大问题。回答好“创新之问”,成为安徽各地的必答题。

答好创新之问,关键是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把蚌埠科技特长变成蚌埠工业特产。“蚌埠智能传感产业市场前景好、自身有优势、产业发展快,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机结合点。”在此次动员大会上,蚌埠市委书记、市长马军提出,要奋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全国领先的智能传感产业集聚区。

解读: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曾诞生安徽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空气压缩机和第一台收音机。丰原、蚌烟、玻璃设计院等企业,成就了蚌埠“合老大、蚌老二”的荣光,“皖C”的车牌也足以体现它在省内的位次。

不过过去数十年间,蚌埠经济总量相继被省内兄弟城市超过,2021年更一度遭遇GDP零增长,“经济失速、发展失位、结构失衡的压力凸显,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当口”。

2024年,蚌埠GDP为2313亿元,在安徽16个地市中排名第九;GDP增速5.2%,依然低于5.8%的全省平均增速。

此前在分析经济失速的原因时,蚌埠官方层面曾指出,“产业转型升级不快”正是一大症结所在。而要回答“创新之问”,在蚌埠看来,最终要靠实实在在的产业支撑。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为何瞄准智能传感产业?

一方面,蚌埠有着丰厚的产业家底。坐拥丰富的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上世纪90年代初,蚌埠就成为全国三大传感器研发制造基地之一。目前,蚌埠已初步形成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元。

另一方面,智能传感器作为人工智能的“电子五官”,是数字经济的底座。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智能传感产业已成为各地竞相争逐的一片“新蓝海”。

推动产业发展背后,是加快蚌埠振兴的希望。在此之前,蚌埠多次喊出要“重回C位”“重返全省第一方阵”。

在外界看来,蚌埠正向外界传递出打造“中国传感谷”、重塑产业竞争力的坚定决心。这不仅是“皖C”坐稳制造业高地的战略布局,更是一座老工业城市实现创新突围的重要突破口。

#动向

2030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拟超7万亿元

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揭牌

中新社、中国石化报消息,9月7日,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厦门举行。该公司由中国石化、福建炼化和沙特阿美合资成立,主要负责建设和运营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二期项目。去年11月,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超700亿元人民币,是福建迄今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也是中国石化一次性投资最大的炼化产业项目。

川渝将建设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战略支点

证券时报消息,成渝高速氢走廊暨氢能产业“四企”联动推进大会9月8日举行。据悉,川渝正联合编制《成渝氢走廊建设方案》,以成渝间三条高速路为纽带,联通多物流枢纽基地开展规模化货运示范,计划3~5年将成渝氢走廊建设为国家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支点。

杭州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瞄准3000亿元目标

9月9日,杭州市经信局就《杭州市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提到,到2027年,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施人工智能终端方向重点科研计划项目100个,打造爆款终端产品30款,培育形成自主品牌20个,选树典型应用场景50个。谋划内生裂变项目100个,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0个。培育形成百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20家、“新势力”企业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家,省级以上链主企业15家。

#声音

工信部部长:绝不容忍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一个产业

9月9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李乐成介绍我国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有关情况。李乐成表示,近一段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一道,依法依规治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重点行业非理性竞争,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李乐成指出,抓行业必须抓治理,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推进行业治理现代化。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完善制度机制、优化产业生态,不断提高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数读

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

9月9日,2025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开幕,并发布《2024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514.0万人,首次突破500万人大关。

根据报告,2024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514.0万人,占总人口的23.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2023年增加19.2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447.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1.1%,比2023年增加了15.9万人。

各区中,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常住老年人口占比排在前三位的是西城区、门头沟区和东城区,分别为30.8%、30.6%和30.4%。

#放榜

《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 香港升至全球第四、亚洲第一

“南方+”消息,9月9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前一年的第九位大幅跃升至第四位,是历来最高排名,也成为亚洲之冠。

在此次排名中,香港的三个人才竞争力因素实现连续两年上升。其中,“吸引力”排名攀升八位至第二十;“就绪度”及“投资及发展”的排名均上升一名,分别位列第三及第十二。各项指标方面,香港的科学学科毕业生百分比继续高居全球第一,财务技能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而管理层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位列全球第五。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9月1日公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深圳-香港-广州”集群亦首度排名全球第一。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67572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