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唐元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却只有一个成都。 茶馆、川菜、熊猫……作为资深网红城市,安逸是成都最具显示度的标签。其由来,不仅源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丰饶自足,更得益于当今商贸繁荣、产业蓬勃打下的坚实底座。 去年9月2日,一场专题会议在蓉召开,吹响了全市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号角。一年后,9月3日,《成都市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正式发布。 《若干政策》涵盖22个改革领域共70条举措,从企业办事的便捷性、经营的持续性、发展的公平性、成本的可控性和开放的便利性出发,持续推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提质增效,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 这一年之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千个人眼中,不再只有一个成都。这座烟火里的幸福城市,在休闲的慢节奏之外,开始跑出了“加速度”;在天府的温润气候之外,有些方面明显提升了“温度”;在千年未变的安逸之外,长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这些情况是如何发生的?这些变化又将如何影响这座城市的未来? 城意每一座城市,都意味深长。作为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成都尤其如此。 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曾用“城市意象”形容人对城市的感知,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成为意象。 什么是成都意象?相信每个人都有答案。比如休闲、慢节奏。对了,又没全对。因为成都快起来的样子,让人震惊。 成都的一分钟,既可以烫熟一片火锅毛肚、泡上一碗盖碗茶,也能诞生1.7万块集成电路、生产110片柔性显示屏、整装下线一台车辆。 去年,影目科技将总部搬到成都,签约到落地总共5个月,其间“提需求政府部门‘秒回应’”。 今年3月,MR(混合现实)企业幻景数研落户成都,从签约到落地全程不到两个月,还收到了政府部门量身定制的“机会清单”。 5月,泓力新能源(成都)的锂电池产品在新厂房顺利下线,距离2月项目签约仅86天。这种超常规推进速度的背后,是政企双方同心互信,共同打好了“提前量”。 这种“加速度”始于去年9月2日,一场专题会议在蓉召开,吹响了全市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号角。这种“加速度”起始于去年9月2日在蓉召开的一场专题会议,该会议吹响了全市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的号角。此后,“进解优促”成为成都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重要抓手。 ![]()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