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破零”,谁是下一个?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邀请

每经记者|肖纯    每经编辑|段炼 杨欢    

CFF20LXzkOzX0kcpCwGzaFLYmCwCyRl7VwtUZ919BxjAPXLwUrRicjOlrrdwnhGnnwhXdW64yqNA0CBJ3mCAw9Q.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_700308888

今年首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来了,这次在东北。

几天前,沈白高铁开始模拟载客试运行。沈白高铁正线起自沈阳北站,沿线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5个地市(州),终至长白山站,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对于辽宁来说,抚顺是省内唯一不通高铁的城市,随着沈白高铁建成通车,辽宁将成为全国第11个、东北首个“市市通高铁”省份。对于吉林来说,通化、白山也将成为省内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的地级市。

就在前两天(9月8日至9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添乘检查沈白高铁通化至长白山段开通准备工作,并表示要锚定9月28日开通的时间节点,确保按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用。

要知道在普铁时代,东北不仅是先行者,也是大赢家,是国内铁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但进入高铁时代,东北似乎“慢”了下来。

近期东北还有多条高铁传来新消息,辽宁之后,谁会是下一个东北“市市通高铁”的省份?随着东北高铁建设逐渐找回“速度”,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慢了?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东北对此的体会,尤其深刻。

可以说,铁路的出现让整个东北的城市格局重新洗牌,东北四大城市中,哈尔滨、长春堪称“被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沈阳更是因多条铁路交汇,早早奠定了东北交通枢纽的地位。

CFF20LXzkOzX0kcpCwGzaFLYmCwCyRl7KI4N75F4CoKWlcwnNsCVWibE07JrGDwFa8A9GhmibZSv5yiaoI4OUN6MA.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501740758

在中国铁路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东北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以《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报告(2017)》中各省域铁路密度排名来看,辽宁仅次于津、京、沪,高居全国第4。

这不难理解,过去工业布局的特点,造就了铁路“北多南少”的传统局面。不少专家都曾指出,在东北、华北地区,煤炭、钢铁为代表的重工业分布较多,且平原地形易于修建铁路,因此成为铁路重点发展地区。

高铁时代,东北的起步也不算晚。2012年,连接哈尔滨和大连的哈大高铁开通,拉近了黑吉辽三省的时空距离,也拉开了中国东北角高铁的发展大幕。但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步子似乎逐渐慢了下来。

以“市市通高铁”省份的进程来看,2018年,随着南龙铁路通车,福建率先过线。随后几年,安徽、江苏、江西、河北、广东、河南、湖南、湖北和广西,先后实现所有地级市高铁全覆盖,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已经有10个省份“市市通高铁”,东北地区占比为零。

东北高铁建设为什么慢了?

首要原因是东北特殊的地质条件,增加了工程难度。以沈白高铁为例,要穿越长白山支脉11条断裂带,桥隧比高达78.4%,冬季极寒施工、冻土路基、隧道防寒等技术难题都曾令建设面临严峻考验。

另一方面,高铁加快建设背后,还有一本经济账。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地方政府面临化债压力,我国高速铁路体系再大规模推进已经不太可能。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我们一定要讨论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经济可行性问题。”

第三,黑龙江、吉林为边境省份,地处全国铁路网末梢,不存在像很多中部省份那样,坐拥“八纵八横”过境的通道之便,顺势“提速”的可能。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破零

眼下,随着沈白高铁即将通车,辽宁将成为东北第一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

沈白高铁开通运营后,北京朝阳站、沈阳北站至长白山站最短旅行时间分别为4小时33分、1小时53分,较现行分别压缩1小时23分、1小时31分。

CFF20LXzkOzX0kcpCwGzaFLYmCwCyRl7tnFDOfpc3woxXv8icVGotUalVv9SKRUibI6bbR4icOx1qy5qK9IiaQZU6A.jpg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

一系列畅想迎面而来:对沈阳而言,沈白高铁将进一步巩固沈阳在东北地区的高铁枢纽地位。目前,沈阳已拥有哈大高铁、京沈高铁、沈丹高铁等干线,是东北高铁网的核心节点。沈白高铁的到来,将填补沈阳东向高铁空白,形成“米字形”高铁骨架。

对于辽宁而言,受地理条件、历史遗留问题等因素制约,抚顺市是全省唯一未通高铁的地级市。这一“断点”不仅限制了抚顺与沈阳都市圈的深度融合,也制约了辽东地区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伴随沈白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从产业协同角度看,高铁将推动辽宁东部山区与沈阳都市圈的深度融合。

进一步放大来看,作为东北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沈白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与京哈、沈大、沈丹、长珲等铁路共同形成东北东部地区快速客运铁路环线,进一步拉近东北地区城市群的时空距离,大大加速区域对接、交流合作。

高铁带来的要素跨区域流动,为哈大工业走廊复兴提供契机——哈尔滨的重化工业,长春的汽车工业,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大连的石化、造船和高新技术产业,鞍山的钢铁产业等分布在哈大高铁沿线的支柱型产业,在“高铁速度”的带动下实现了快速流动整合。

除了让东北F4抱团,高铁也拉近了东北与关内的距离。有分析表明,京哈高铁开通后,东北可以更好地吸引北京投资、更好地承接北京产业转移。

9月8日至9日,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添乘检查沈白高铁通化至长白山段开通准备工作时就表示,要尽快推动高铁达效达速,确保北京、沈阳至长白山站最短旅行时间缩短至4小时以内、1小时30分以内,进一步提升旅客体验。

可以说,沈白高铁不只被视为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振兴线”,有数据显示,沈白高铁开通后,预计每年能够输送游客1100万人次。自2021年全线开工建设到2024年底,高铁沿线的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的餐饮住宿业企业累计新增超9500家。

白山市市长王雪峰曾公开表示,即将开通的沈白高铁为白山带来的机遇是多维度的。白山与北京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3.5小时,彻底打破长期制约白山发展的“旅长游短”瓶颈,加速白山市与京津冀的产业协作。

CFF20LXzkOwNfsay86cib4p0S2T0NfBIZicSMl7tYnKBaibmLibs8uIQI1mZYasibU5KFf6wlMM5EENdMic3ibFTHCmUw.png

排队

不只是沈白高铁,近期东北还有多条高铁传出新动向。

9月9日,牡丹江至敦化铁路(黑龙江段)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技术咨询服务招标公告发布,标志着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牡敦高铁正式进入可研批复阶段。

在此之前,白城新闻联播报道,齐齐哈尔经白城至通辽铁路白城段预可行性研究专家评审会召开,齐齐哈尔经白城至通辽铁路白城段项目正加快推进。

先看牡敦高铁。公告显示,新建牡丹江至敦化铁路起自吉林省北部敦化市,终至牡丹江,线路全长约195.635千米,其中新建线路长度184.208千米。

由于牡佳高铁、敦白高铁已经通车,沈白高铁即将通车,若牡敦高铁建成通车,相当于打通了东北高铁的第二条“纵轴”。相对于哈大高铁,这条“纵轴”更靠东,能够更好地带动白山、延边、牡丹江、佳木斯等边境城市。

齐通高铁也是类似的逻辑。与牡敦高铁对称,齐通高铁相当于在哈大高铁西边新建一条“纵轴”,带动东北西部地区。

CFF20LXzkOzX0kcpCwGzaFLYmCwCyRl7aWokq17EpdhRhxvZZ278b1GM4nW82CycVldqgpoXibMotOTJMaEWOOg.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700278908

加速构建现代化铁路网,眼下吉林也将“市市通高铁”提上了日程。

今年4月,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辽源调研时强调,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要坚持交通先行,当务之急在于高铁建设。要在“十五五”时期构建以时速350公里为主、局部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网络,努力实现“市市通高铁”。

沈白高铁将结束通化、白山无高铁的历史,但与全国高铁发展先进省份相比,吉林仍存在网络密度不足、部分地级市尚未覆盖等短板。

以辽源为例,“长辽通”高铁虽酝酿多年,但至今尚未开工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断点”。在当地看来,吉林明确提出“市市通高铁”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打通交通梗阻,实现高铁网络从“线”到“网”的质变。

“十四五”即将收官,着眼于“十五五”规划编制,吉林已经开始加快部署——京哈干线吉林段等主要线路要尽快提速到每小时350公里,长四辽通、延吉至长白山、敦化至牡丹江等线路要优先建设,齐齐哈尔至通辽、长春至通辽、珲春至东宁等线路要尽快纳入规划,更好联通东北城市群。

记者|肖纯

编辑|段炼 杨欢 易启江

校对|陈俊杰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实时动态
焦点话题
热门排行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公司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康富路32号101房
客服电话:13326565461
电子邮箱:30376048757@qq.com

Powered by 广州丁冬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aiwsw.com Inc.( 粤ICP备2024347580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