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许立波 甄素静 每经编辑|文多 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行业交出亮眼成绩单。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内84家创新药上市公司(其中A股44家,港股40家)合计实现营收1859.23亿元,同比增长7.26%,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6.57亿元,同比大幅提升94.72%。 头部企业业绩表现突出,恒瑞医药(600276.SH)上半年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占总营收六成以上,百济神州(688235.SH) 、信达生物(01801.HK)等明星药企上半年成功同比扭亏。 近日,医药魔方董事长周立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行业整体处在大分子药和新技术爆发时期,该时期释放工程红利(此处指业内已验证路线的全面放大与覆盖),而中国在享受工程红利方面优势突出,因此在这一波发展浪潮之中,BD(商务拓展)交易有望再创新高。 9月9日,翰宇药业董事长曾少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药企进入海外市场的窗口期已打开,但进入门槛也在不断提升,研发速度和产品质量并重是唯一通行证。企业过去靠“Fast-follow”(快速跟随)抢滩,而现在必须做“First-in-Class”“Best-in-Class”(首创新药或最优创新药),在国际上才能获得更高的认可和溢价。 创新药相关收入是利润增长核心动力之一国内84家创新药企业今年上半年合计营收的同比增速为7.26%,看似并不突出,但这主要是由于营收靠前公司的业务中仍含有较大比例的传统仿制药业务,稀释了“创新药纯度”。 不过,在部分率先转型的传统药企中,创新药相关收入已成为驱动利润增长的核心动力。 以恒瑞医药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8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9.67%。其中,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为95.61亿元,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超过六成。 上半年,复星医药(600196.SH)营业收入为195.14亿元,同比微降,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9.61亿元,同比减少23.39%。公司营收中,一边是制药业务收入在上半年同比下降5.29%,另一边是创新药收入同比增长14.26%,对比明显。可见,创新药业务已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据记者统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创新药企业共有10家,其中除了科伦药业(002422.SZ)外,其余9家创新药企业的净利润均呈现增长态势。 从对创新药板块众多公司整体利润的贡献看,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明星药企起到了关键的拉动作用。特别是百济神州,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5.18亿元,同比增长46.03%,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元,同比扭亏。 值得一提的是,百济神州的利润增长主要依靠海外市场。在美国市场,BTK(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泽布替尼销售额达89.58亿元,同比增长51.7%;在欧洲,泽布替尼的销售额达19.18亿元,同比增长81.4%。 信达生物则走出了一条与百济神州截然不同的盈利道路,其在战略上更多聚焦医保谈判及产品商业化,以此抢占国内市场。上半年信达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增长50.6%,录得净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2.13亿元,同比扭亏。在尚未有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背景下,其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肿瘤产品的强劲表现、综合产品线扩展及授权费收入增加。 下一个BD热点可能出现哪些领域?企业差异化路径也折射出国内创新药板块的整体图景:部分企业依靠出海打开业绩增长空间,部分企业则依靠本土市场精耕细作。但无论对哪种模式来说,能否将管线变现并形成可持续的现金流,正逐渐成为创新药能否跨越“亏损陷阱”的分水岭。 中邮证券在研报中评价称,从整体来看,创新药板块的收入增长依旧维持“稳健高增”。国内政策对于创新药的支持预计仍将逐渐体现在业绩端:创新药公司的放量节奏有望加速,进而提升业绩表现,加速板块整体扭亏为盈。 周立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已进入生物药时代,新的治疗技术不断爆发,与小分子时代相比,如今有更多“Modality”(治疗技术)。 周立运还分析说,目前行业整体处在大分子药和新技术爆发时期。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创新药对外许可总金额超过847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 谈及下一个BD热点领域,周立运表示这难以预测,有可能出现在小核酸药物、分子胶等领域,这取决于相关领域是否会出现代表突破性疗法的重磅药物。他举例说,一旦有重磅药物出现,就会带火整个赛道。 同时,周立运表示,若这些赛道中出现负面事件,比如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明星药品临床试验失败,则很可能使整个赛道变冷。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41N1503282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