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王小娥:从养老到享老 北京已出台百项措施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9月14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活动——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举行。北京市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小娥在致辞中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经推出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从“养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王小娥介绍,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每4人中就有1位老年人(共3.1亿,占比22%),北京市每3个户籍居民中就有1位长者(占比30%),且每天新增400位60岁以上老人。“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这既是关乎亿万老年人幸福安康的民生大事,也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赛道。 面对这一趋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以北京市为例,王小娥介绍,围绕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长期照护、适老化改造等,推出了近百项专项政策与实施方案。这些举措体现了从“养老”到“享老”、从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质的政策转变。 在从养老到享老的过程中,银发经济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不仅覆盖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点领域,更实现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覆盖。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 6%,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30万亿元,占GDP 10%。同时,数字技术与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智慧康养以全新形态重塑产业生态,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普及、AI辅助诊疗助力老年病防治、智慧养老社区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体系等,为破解老龄健康服务供需矛盾提供关键路径。 目前,工信部、民政部已经联合推动机器人赋能养老,预计2025年至2027年智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00亿至1000亿元;老年教育、文旅康养、银发就业等领域也创新不断。 在王小娥看来,智慧养老正成为产业转型核心驱动力。她同时提示银发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老年人跌倒已成为重大健康风险,北京每年有83万例跌倒事件,而适老化改造覆盖率不足5%;7万亿规模的银发经济中,智慧养老产品渗透率仅3.8%,但这也正是产业机遇所在。 王小娥强调,银发经济不仅是商机,更是社会责任,需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参与和技术创新,共同构建安全、便捷、温暖的老年友好环境。她认为,银发经济本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用最小成本换取最高生活质量”,呼吁更多人参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推动“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开展跨域合作构建“全域生态圈”,关注老年人精神需求与社会参与,让他们有尊严、有温度、有期待地安享晚年。 2025智慧康养前沿论坛由北京商报社主办,以“银发经济新格局全域康养生态圈”为主题,聚焦智慧康养与跨产业融合,汇聚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企业领袖等各界人士,共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康养事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与新机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
29 分钟前
29 分钟前
29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