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买?华致酒行两天涨超25%:利空出尽还是昙花一现?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在近期酒水销售反弹,以及资金涌入创业板的状况下,半年业绩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华致酒行迎来大涨。 9月17日收盘,华致酒行录得22.04元/股涨12.97%,盘中一度触及22.82元/股的年内最高位。据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了解,这是华致酒行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幅超10%,以16日开盘价17.61元/股计算,该个股两日累计涨幅已超过25%。 盘面上,最近三个交易日大量资金涌入创业板指,其中17日突破了3100点,创下近3年来新高,创业板上市的华致酒行受到资金关注;行业面上,近期多宗报道指出酒水销量从8月开始出现回暖和反弹,包括贵州茅台等龙头出现动销回暖,这一市场“利好”也让资金对华致酒行产生关注。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资金接连进场“扫货”,华致酒行的动态市盈率高达81.72倍,静态市盈率为206.68倍,与之相对的,该个股所处的零售板块,行业市盈率为31.88倍。不过,与股价快速上涨相比,华致酒行的业绩表现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 根据华致酒行上个月中下旬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营收录得39.4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3.55%和63.75%。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报道,在半年报发布同期,华致酒行披露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其中存货跌价准备达5576.5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78.35%。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华致酒行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主要为酒类产品(包括良品和有瑕疵产品)。这也意味着,积压的酒类产品因价格倒挂,对华致酒行造成较大的利润压力,在周期下行的过程中,酒类库存积压越多,减值压力越大。 同时,反映下游客户拿货状况的合同负债,华致酒行该数据从2024年末的4.19亿元骤降至4039.42万元,降幅超90%,这反映渠道下游对酒水动销的信心不足。而对待上游方面,华致酒行今年的策略是“优先清理库存”,该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7亿元,同比增长293.7%,主要是“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 在各项基本面数据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华致酒行为何会受到资金关注?业界判断,华致酒行的大涨,可能与实际控制人吴向东旗下另外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珍酒李渡近期出台的利好消息有关。 9月10日,珍酒李渡发布公告推出“联盟商权益支付计划”,拟捐赠或购买现有的股份总数初步设定合计不超过1.69亿股,并且限额可由董事会在适当考虑公司需求与市场状况后全权酌情决定予以调高。从股权来源看,这一权益支付计划授出的股份来源有两种方式,一是控股股东以无偿捐赠方式捐赠的股份,二是信托受托人不时于二级市场购买的股份。 珍酒李渡方面表示,这一方式通过股票收益权激励方式深度绑定优质经销商。 实际上,这种针对下游经销商的激励模式也曾经在A股市场有发生过,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都出台过针对经销商的股权激励方式。而与珍酒李渡较为接近的模式,是格力电器的经销商持股模式。2007年,格力电器核心经销商共同投资组建京海互联(原京海担保),通过受让格力集团所持股份成为格力电器战略投资者,凭借此模式,格力电器建立了极其稳定的渠道体系,助力其成为空调行业龙头。 “由于珍酒李渡和华致酒行都是同一个实际控制人,因此部分资金认为,这种与经销商深度绑定的模式,有可能会在华致酒行发生,这也存在了想象和炒作的空间。” 广州一名证券分析师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这种与经销商深度绑定的模式确实会提振投资者信心,但是也有一定“豪赌”的意味,例如相关产品动销不及预期,或公司业绩无法支撑股价,股权激励有可能导致渠道反噬,整个体系出现崩盘。 上述分析师还认为,相比珍酒李渡拥有多个酒厂资产,华致酒行的角色更多是酒水流通环节的传统经销商,尤其在酒水流通行业渠道库存高、出货模式改变的情况下,采取与加盟商绑定利益的激励模式更容易“引起反效果”,“从现有行业状况来看,白酒渠道的利空尚未出尽,仍在深度调整中”。 根据《中国酒类市场景气指数》(试运行)显示,综合零售终端景气指数为49.06,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华致酒行则是属于这一范畴。业界认为,各种困难因素压顶,政策面上的改变,以及库存、价格等问题未解,坚持传统模式的酒商却正被市场“悄然抛弃”,同时倒逼他们做出改变。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今年下半年,华致酒行主要押宝“即时零售”,表示通过整合现有门店资源与供应链优势,建起“线上下单、门店发货、极速配送”的即时零售服务模式,其主要依托“华致酒行”“华致名酒库”“华致优选”三大业态门店的广泛布局。这也被业界看作是“破局”的主要方式。 那么,在今年剩余时间,华致酒行能否通过“即时零售”破局,其股价走势又将呈现何种趋势?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