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吴泽鹏 每经编辑|董兴生 9月22日晚,海顺新材(300501.SZ,股价18.09元,市值35.01亿元)披露了收购事项的最新进展,公司及子公司于9月20日与广东正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一包装”)股东曾泽文、曾敏茵、佛山市丰远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丰远科技”)及标的公司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提及,收购方将由此前的海顺新材变更为海顺新材的全资子公司苏州海顺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海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补充协议签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苏州海顺将向三名交易对手分别支付1509.60万元、188.70万元和188.70万元作为意向金,意向金合计1887.00万元,为交易金额的20%。 海顺新材启动收购背后,公司2022年至今营收增长乏力,且净利润出现连续下滑。正一包装于2020年起在新三板挂牌,根据补充协议,在苏州海顺支付意向金后,正一包装将启动新三板摘牌程序。 收购改由全资子公司进行早在今年6月26日,海顺新材就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通过支付现金收购曾泽文、曾敏茵、丰远科技合计持有的正一包装100%股权并取得正一包装的控股权事项。当时的公告还介绍,交易各方于6月25日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正一包装的股权结构为曾泽文、曾敏茵及丰远科技分别持股80%、10%及10%,其中曾泽文、曾敏茵二人系父女关系,且分别持有丰远科技90%和10%股权。此外,根据当时公告,正一包装初步交易价格为9487万元。 海顺新材最新公告称,各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经友好协商,同意对收购主体以及推进方式进行部分调整,并于9月20日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之补充协议》。 根据该协议,将由海顺新材的全资子公司苏州海顺承受《股权收购意向协议》中约定的海顺新材全部权利及义务。同时,在补充协议签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苏州海顺将向曾泽文、曾敏茵及丰远科技分别支付1509.60万元、188.70万元、188.70万元作为意向金,合计约1887.00万元(即交易金额的20%),而正一包装将启动在新三板摘牌的程序。 另外,此前的公告提及,在股权交易完成后,海顺新材将按照《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及《员工持股计划(草案)》规定,授予曾泽文、曾敏茵共计30万股海顺新材股票。 海顺新材近年遭遇业绩下滑据介绍,正一包装专注于高阻隔薄膜材料制造,现有氧化铝膜生产线、真空镀铝膜生产线和涂布膜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海顺新材则以医药包装为核心,同时也覆盖新能源、新消费领域。 对于拿下正一包装,海顺新材称,这将发挥海顺新材与正一包装在产品和技术、市场资源、生产及供应链资源的协同效应。 其中,生产方面,海顺新材在浙江、江苏、石家庄等地拥有4个生产基地,正一包装的生产基地位于广东省佛山市,收购后可以进行合理的生产及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化生产布局,发挥规模效应,以提升双方的制造效率并优化采购成本。 不过,收购带来更直观的效益还是表现在业绩的增厚上。记者查询发现,海顺新材近年来遭遇营收增长乏力、盈利能力持续下降的情况。2022年至2024年,其营业收入分别是10.13亿元、10.21亿元及11.4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是1.02亿元、8544.17万元及7459万元。此外,今年上半年,海顺新材收入同比微增1.38%至5.5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只有2711.82万元,同比下滑53.13%。 正一包装方面,其2024年度收入为1.13亿元、净利润为1012.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27%、81.64%。今年上半年收入则是5096.8万元,净利润为362.83万元,其中收入小幅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1.49%,上半年毛利率减少了3个百分点。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211478322341 |